首页  >  企业资讯企业资讯

京东助力贫困地区销售近200万种农特产品

吸纳832个贫困县近5000家合作商家

京东助力贫困地区销售近200万种农特产品

□ 本报记者 段曙东

苍溪猕猴桃、延川苹果、阜平香菇、灵丘苦荞、仪陇元帅柚、泰和乌鸡……截至2016年底,京东在全国832个贫困县吸纳近5000家合作商家,上线近200万种富有地方特色的农特产品,帮助贫困地区实现脱贫增收。这是新近出炉的京东首份扶贫大数据报告透露出的信息。

早在2015年初,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就提出了京东农村电商发展的“3F战略”,即工业品进农村战略(Factory to Country)、农村金融战略(Finance to Country)和生鲜电商战略(Farm to Table),致力于解决农民买好东西难、借款贷款难、农民赚钱难的“农村三难”问题。2016年1月,京东集团与国务院扶贫办签署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合作协议。扶贫工作的重心放在打通“农产品进城”通道,以农副产品、生鲜冷链物流为突破口,帮助贫困地区的优质农副商品以最快的速度传送到城市百姓的餐桌上,带动贫困地区脱贫、扶贫对象致富。

品质经济带动消费扶贫

京东大数据显示,2016年京东平台上销售的来自贫困县的农特产品、休闲零食、蛋类、水果、米面杂粮、坚果炒货、熟食腊味等是较畅销的品类。其中苹果、猕猴桃分别以7.62%、4.44%的占比,成为最抢眼的两个单品。与2015年相比,来自贫困县农特产品中零食类、蜂蜜、蛋类、水果等销量增长明显,其中蜂蜜增长12倍,蛋类增长11倍,国产水果增长8倍,茶叶增长6倍,工艺礼品增长4.6倍,充分体现了来自贫困地区绿色、有机农特产品的受欢迎程度。

来自贫困县的农特产品,受到城市居民的喜爱。其中北京、重庆、广东、安徽、上海成为贫困县农特产品销售最多的5个省区,销售额占比分别为12.21%、10.3%、9.11%、8.08%、7.67%。其中北京用户购买最多的特产有坚果炒货、苹果、米面杂粮、南北干货、蜜饯果干等,北京用户最喜欢来自湖南、东北、新疆、山西等地区的特产。上海用户购买最多的特产有休闲零食、方便食品、坚果炒货、调味品、南北干货等。

乐于购买贫困县农特产品的人群,从年龄分布来看,26~35岁的年龄段占了绝对主力,占到48.94%的比重;从职业分布来看,比重较大的职业分别是白领30%、农民25%、学生教师22%、公务员事业单位9%;从性别来看,购买农特产品的女性比例显著高于京东平台平均水平。

Copyright © 2015-2029, 中国影响力品牌企业评选高峰论坛组委会 版权所有,Rights Received.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邮箱:zhgyxlpp@126.com
您是第 532779 个访问者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