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伟丽
提 要
在传承中华民族工匠文化的过程中,还需要与现代工业文明结合,赋予工匠精神新的内涵,这种内涵在现代工业中,不仅包含专注执着和精益求精,更重要的是发扬创造精神,即利用先进的技术来解决问题,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这种技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迈进质量时代的时候,带着工匠精神去工作和生活可以成为现代人传承工匠文化的一种生活方式。从整个民族的视角来看,工匠精神代表着一种内在的信仰、精神和情怀;从现代企业的视角诠释,工匠精神应该成为一种内隐的文化习俗,融入企业的质量文化,自主提升和保证产品质量;从独立个体的视角诠释,工匠精神是每个人做好每一件事的内在自我约束,是个人信誉的保证与体现。
中国古代工匠支撑了中华民族璀璨的历史,自古以来的匠人就有一种自我创新和自我开悟的精神,在制作器物之前,更注重的是讲求仁爱礼仪和心正意诚的匠心,同时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制定了规范产品质量的工匠制度。
1
中国古代质量和品牌蕴含的匠心
首先,以仁爱和礼仪之心保证产品质量和品牌。中国古代教育注重礼乐、仁爱和善美,以仁爱为积淀,追求道德的善美,才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制作的器物必定也是为他人使用便利着想的器物。
其次,强调产品的实用性、细致性和契约精神。古代工匠在制作器物的时候,更关注器物本身的实用性质,并且强调工匠在制作物品时,需在对人有帮助的实用性上进行钻研,而不做取巧的物品。强调百工制作的器具,陈列祭器,考察其样式法度,不能奢侈奇巧,但是必须精巧细致,物品刻上工匠的名字,来验证工匠的真功夫,如果用材精美但是不坚固耐用,则治其罪,揭穿其伪诈的行为。这在《考工记》、《礼记·月令》和《墨子·节用上》中都有相关的记载。例如《墨子》记载:其为衣裘何以为?冬以圉寒,夏以圉暑。凡为衣裳之道:冬加温,夏加凊者,鲜祖不加者去之……这段记载体现了制作物品是为了实用目的,制作衣服是为了御寒和防暑,建造房屋更强调其坚固性,铠甲、盾牌和戈矛等五种兵器要增强其锋利和坚固的特点,车船更强调便捷行驶的目的,而不过多强调其奢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