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稻米产业多渠道融合
金龙鱼携手黑龙江大米业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提升价值链
□ 本报记者 王惜纯
9月21日,由黑龙江省粮食局主办、益海嘉里集团等承办的“2017冰城对话论稻龙江品牌峰会暨产需对接洽谈会”在哈尔滨召开。本次高端互动平台以提升龙江大米产销为目的,围绕“贯彻新政 追求品质 铸造品牌 提升效能”4个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通过构建黑龙江大米产需平台,推动稻米产业多渠道融合,优化供需,形成“黑龙江大米”品牌优势及市场竞争力,实现“多卖大米、少卖水稻”,促进黑龙江大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会议发布了“黑龙江大米团体标准”,同时还签署了黑龙江大米意向购销协议420万吨,此举标志着黑龙江这一农业排头兵,正式迈上黑龙江大米品牌化营销的新征程。
好基地才能出好米
黑龙江肥沃的黑土地孕育出了享誉全国的龙江大米。在黑龙江,五常、佳木斯、密山生态基地都拥有大米国家地理产品保护标志,且都处于国家生态示范区。区位气候、水土资源、生态环境、有机肥源等自然因素构成了黑龙江稻米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近年来,黑龙江省顺应农业供给侧改革要求,在保证粮食产量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品质,实施“黑土地保护计划”以促进环境生态友好发展。在这个大背景下,会议针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黑龙江大米的发展方向及产业升级进行了深入研讨。而作为践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环境生态友好发展的中间力量,益海嘉里集团米业事业部总监孙志刚分享了益海嘉里水稻循环经济模式及生态基地管理经验:“益海嘉里坚信好基地出好米,益海嘉里战略性地布局了黑龙江五常、黑龙江方正、黑龙江密山等29处金龙鱼大米生态基地,覆盖全国八大主要水稻种植省份。而为了推动中国稻米产业发展,实现为国人提供高品质大米的目标,益海嘉里投入过亿元研发资金,打造出‘益海嘉里-金龙鱼水稻循环经济模式’,将大米的美味、安全和环保科技,融入到大米品种、产地、种植、加工、包装的每一个环节。益海嘉里通过打造优质、安全的大米生态基地,实现了优质大米的原粮供给和稻米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发展稻壳发电、米糠榨油、米蛋白提取等技术,解决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难题。”会上,益海嘉里先进的水稻循环经济模式受到高度关注,而金龙鱼大米生态基地也被授予“水稻种植示范基地”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