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业资讯企业资讯

锻造中国品牌 供给侧如何发力

5月10日,来自相关部委和地方的官员共同探讨——

锻造中国品牌 供给侧如何发力(中国品牌世界共享)

本报记者 赵展慧

《 人民日报 》( 2018年05月11日 06 版)

5月10日,在第二个中国品牌日当天,中国品牌发展国际论坛在上海举办。近千名中外嘉宾齐聚一堂,围绕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中国速度”到“中国质量”、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的话题展开对话。在这条转变之路上,如何进行顶层设计,如何加强自主创新,如何优化政策法规环境?来自相关部委和地方的官员共同探讨如何从供给侧发力锻造中国品牌。

科技创新,迈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

“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主要引导企业练内功,弘扬耐心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注重品质,打造品牌,推动供给结构的加快升级。”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年勇在论坛上首先发声。年勇认为,产品由生产者制造,属于供给侧,品牌由消费者认同而形成,属于需求侧,除了通过改善消费环境等举措从需求侧发力,也要从供给侧发力,通过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加强品牌竞争力。

塑造中国品牌,很多省市通过向高端高新产业攀升,向产业链的“微笑曲线”两端升级,提升中国品牌在全球产业链中的竞争力和地位。

上海市副市长许昆林介绍说,打造高端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是上海产业迈向中高端的重要手段。高端制造业方面,上海拥有长三角最全的汽车产业链,同时着力打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产业集群。高端服务业方面,让生活性服务更加精细精致,让生产性服务业更加专业高端。“我们还希望提升服务能级和辐射力,能辐射到长三角、长江经济带和全国,为‘一带一路’建设乃至全世界服务。”许昆林说。

传统产业密集的江苏省近年来聚焦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江苏省副省长马秋林介绍说,江苏省瞄准“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和“世界上能够有竞争力的新兴产品的生产基地”的目标发展,涌现出一系列高端高新产业标杆,比如,徐州的工程机械、南京的智能电网、泰州的生物医药和无锡的物联网建设,等等。“目前,我们已经有超过1.3万家高新技术企业支撑整个产业的转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产业当中的占比是43%,制造业名牌产品占整个工业销售的35%。”马秋林表示,产业攀升成为江苏品牌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Copyright © 2015-2029, 中国影响力品牌企业评选高峰论坛组委会 版权所有,Rights Received.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邮箱:zhgyxlpp@126.com
您是第 532779 个访问者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