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上风电起步晚,但凭借海上资源稳定、大发电功率、便于消纳等特点,近年来发展迅速,市场前景广阔。目前,我国海上风电已基本具备大规模开发条件,下一阶段须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化开发,尽快摆脱补贴依赖,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快速发展——
与光伏发电的火热不同,近年来我国风电建设速度不断下滑,2017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更是创下近5年新低。但同时,我国海上风电异军突起,装机规模连续5年快速增长,已跃居全球第三。
我国海上风电起步晚、发展快,面临着成本更低的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等其他新能源的激烈竞争。在近日举行的2018海上风电峰会上,与会专家表示,在我国海上风电的下一阶段发展中,须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化开发,尽快摆脱补贴依赖,通过市场化方式发展。
海上风电市场难以估量
经过11年发展,截至2017年底,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达279万千瓦,海上风电场实现多点开花。如果行走在江苏、福建、广东等多个省份的海岸线,都能看见白色风机的身影。
“海上风电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凭借海上资源稳定性和大发电功率等特点,近年来正在世界各地飞速发展。”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会长周茂平告诉经济日报记者,我国海上风电的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对我国能源结构安全、清洁、高效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一个时期以来,消纳难限制了我国新能源发展,与陆上风电不同,海上风电由于紧邻我国电力负荷中心,消纳前景非常广阔。数据显示,去年11个沿海省份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达到了53%,且保持了较好复合增长。“同时,在巨大的能源结构调整压力下,未来这些省份对清洁能源的需求非常大。”电力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规划处处长苏辛一说。
此外,海上风电对电网更加友好,一方面,海上风电不占陆上资源;另一方面,在同样的地理位置,海上风电利用小时数高出20%至70%。
事实上,我国拥有发展海上风电的天然优势,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可利用海域面积300多万平方公里,海上风能资源丰富。根据中国气象局风能资源详查初步成果,我国5米至25米水深线以内近海区域、海平面以上50米高度范围内,风电可装机容量约2亿千瓦时。
我国《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据彭博新能源财经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可以达到800万千瓦,2020年至2030年每年新增容量将达到200万至300万千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