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怀鸿 本报记者 谢开飞
“研究院不仅要开展基础研究,还要提供公共服务,从而有效降低工业设计企业运营成本,改善成长环境。”
“把机器做成艺术品?”没错,出色的工业设计,曾成就了“苹果”公司的崛起神话。
日前,工信部印发的《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创建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面向共性需求,补齐行业短板,打造一批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及研究机构,构建覆盖不同区域、不同行业的工业设计研究院网络,保障和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在制造强国建设的关口上,这些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应该如何发力?工业设计这把“金钥匙”,又将如何打开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大门?
顺应需求 打破制约行业发展瓶颈
7月18日,依托中德工业设计中心为主体建设的山东省工业设计研究院在烟台揭牌成立。这是工信部启动“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创建工作以来,全国首个成立的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山东省经信委副主任李莎在会上表示:“希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年内努力争创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
众所周知,工业设计“点石成金”的魅力,使其成为制造业价值链中最具增值潜力的环节,也是企业摆脱同质化竞争、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法宝”。
据工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国工业设计领域实现了较快发展,设计成果不断涌现,创新能力持续提升,行业规模逐年扩大,成为推动经济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同时公共服务缺乏、基础研究不足、设计数据积累和成果共享不够等问题也依然存在,并成为制约行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此次发布的《指南》中指出,研究院建设要以工业设计关键共性技术为研究重点,开展基础研究、技术支撑、成果转化、咨询服务、人才培养、交流合作方面的工作,最终将研究院建设成为开放共享的研究开发平台、协同高效的成果转化平台、产学研联动的人才培养平台、支撑制造业创新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
“考虑到我国工业设计企业多数是创新、创业型中小微企业,需要政府或市场提供设计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网络交易支持等方面的服务。因此,研究院的功能定位不仅需要开展基础研究,还特别强调提供公共服务,从而有效降低工业设计企业运营成本,改善成长环境。”这位负责人进一步解释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