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位知识产权领域优秀代表谈“改革开放与知识产权事业发展”
保护知识产权 护航创新发展(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
本报记者 蒋建科
《 人民日报 》( 2018年12月12日 06 版)
12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原司长尹新天,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校长吴汉东教授,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会长杨梧,联想集团知识产权总监陈媛青和新中国第一件专利申请的发明人胡国华等5位知识产权领域优秀代表,围绕“改革开放与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主题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他们结合自身工作和经历,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已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尹新天说,中国的专利事业是从1978年开始起步的,从时间上讲,正好和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同步的。40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国的知识产权事业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这种成就也是我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一部分。
吴汉东教授和知识产权结缘已经快40年了。早在上世纪80年代,吴汉东教授就和同事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知识产权教科书。在过去20多年的时间里,吴汉东先后参加了知识产权立法活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制定和论证等,被媒体誉为“中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见证者和参加者”。
杨梧是中国最早一批专利代理人,从事专利代理工作已经30多年了。杨梧说,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适逢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成立30周年,协会也将举办一个座谈会,纪念协会成立30周年。
作为为数不多的在同一家公司、同一个部门从事知识产权工作超过17年的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者,陈媛青深切地感受到了知识产权在联想国际化竞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她希望能在中国知识产权道路上留下自己的足迹。
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两百年的历史进程
胡国华不仅带来第一件发明专利证书,还带来刚刚拿到的两件授权专利证书。胡国华1966年从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就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二院207所从事技术研究工作,他累计申请了20多件专利,已有十几件专利获得授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