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提到的案例中,商战主要发生在行业的快速增长期。而今麦郎与白象的商战则明显不同,发生在几乎进入“零增长”的行业,因此也更加残酷。
从公开数据来看,2005-2011年,我国方便面的销售规模从480亿份增长到500亿份,7年时间仅增长20亿份,相比于这些年的经济增长,几乎被业内人士视为“零增长”。
到2014年,康师傅、统一、今麦郎、白象四大企业占有市场销售额的79%。其中,今麦郎、白象两家是低端方便面中的主要竞争者,演绎了一场在市场“蛋糕”总体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争夺市场份额和行业排名的典型商战。
今麦郎的“战略转移”与白象的成功抢位
其时,对今麦郎和白象来说,都是兩面受敌的战略处境。对于今麦郎来讲,一面是在城市市场要与康师傅正面竞争,另一面则是在农村市场与白象为首的国内企业寸土必争。而且,面对方便面市场的增长瓶颈,康师傅也在自上而下挤压低端市场。
面对压力,今麦郎和白象表现出了不同的战略选择。
今麦郎的前身为河北省华龙食品有限公司,“华龙面,天天见”的广告很多人还记忆犹新,其前期以“农村包围城市”为战略,品牌以华龙为主,产品以中低档为主,成为中国方便面行业农村市场的第一,全行业第一。
在确立了农村市场的强势地位后,华龙开始进城,并向中高端市场发起挑战,义无反顾地推出新的今麦郎品牌,剑指行业第一强敌——康师傅。但几经交手,依然无法撼动康师傅的地位。
此时对今麦郎来说是更大的战略风险,原有的中低端市场已被白象方便面大规模挑战。白象食品集团作为方便面行业河南军团中规模最大的企业,在今麦郎向中高端发展时,白象成功抢位,在低端袋装方便面市场成为第一。数据显示:到2011年,白象集团已占有全国方便面市场份额近18%。
白象的战略扩张:高端化与品牌多元化并进
这时候,不仅今麦郎的局面很被动,白象也面对重要的战略选择,越来越重视定位理论。在特劳特公司的建议下,白象开始向高端进发,以白象大骨面为旗帜,向中高端市场发起挑战。值得一提的是,白象大骨面是中国率先将大骨作为卖点的方便面。
此外,在市场形势一片大好之际,白象悄然完成了换标动作,将托着一碗方便面的小白象形象,换为云彩状、不体现方便面的标志——很明显,这意味着白象品牌的多元化战略正在提速——除了方便面业务以外,白象品牌在鲜食面、挂面、面粉、馒头等领域也开始广泛的品牌延伸,另外白象品牌在2012年也大举进入饮料行业。
今麦郎的战略突围:重归最有潜力的大众化品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