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观念品牌观念

亚马逊海外购困难重重

  在厮杀激烈的中国跨境电商市场上,亚马逊海外购的日子依然不好过。

  10月16日下午,亚马逊中国宣布海外购与亚马逊德国站点正式对接,来自德亚超过6800个品牌、逾40万件选品进驻亚马逊海外购商店。德亚是亚马逊在全球的第二大站点,至此,已经接入美、英、日、德四站的亚马逊海外购业务已与这家全球电商巨头排名前四的站点彻底打通。

  2014年11月,亚马逊中国正式上线海外购商店,这是亚马逊第一个本地化的全球商店,即用中文即可直接浏览和购买海外站点亚马逊的货物。一开始,海外购商店主要基于中国香港保税仓模式,到2016年3月才正式完成与美亚的全面对接;5个月后,海外直邮订单总量就突破了千万;同年11月,英亚接入;今年4月,日亚接入;10月16日,德亚也接入。

  每半年接入一个海外大站,亚马逊必须这么做。

  按收入构成来看,阿里巴巴85%的收入来自电商业务,亚马逊的这一数字则超过90%。至于两家的零售商业模式,投资公司Social Capital的CEO查马斯·帕里哈比提亚(Chamath Palihapitiya)指出:都是在向整个行业抽成,或说是征税。搭好基础设施平台,使业内其他公司依赖于它,再抽成。

  在各自主力市场的垄断控制,使得不论是消费者或商家,都没有更好的第二个去处。比如,占亚马逊全部销售额一半的第三方电商,往往选择直接租用亚马逊搭建多年的仓库、收款、送货的整套流程。

  但在本土之外的市场呢?比如中国之于亚马逊,就是一块即将彻底掉出口的肥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已有5亿人参与网络购物,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到53288亿元,同比增长39.1%。这样的市场规模面前,天猫占比57.7%,京东凭25.4%紧随其后,随后是唯品会、苏宁易购、国美在线乃至当当,而亚马逊中国只占了1.3%。

  实际上,1.3%这个份额经历了数年的苦苦挣扎。就在几年前,这一数字还是3%。而在更早的2008年,亚马逊在中国曾占有15.4%的份额。一路跌到1%左右,亚马逊在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

  根据财报,亚马逊在美国的电商业务已无对手,美国人每在网上花100美元购物,就有51美元给了亚马逊。而美国本土之外的国际零售业务一直持续亏损,且保持翻倍的速度。当中最差的,就是被本土电商围追堵死的中国市场。

  面对1%左右的市场份额,摆在面前的路只有一条:依托全球强大的供货资源、物流配置来做好海外购。不夸张地说,这几乎是亚马逊中国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Copyright © 2015-2029, 中国影响力品牌企业评选高峰论坛组委会 版权所有,Rights Received.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邮箱:zhgyxlpp@126.com
您是第 532779 个访问者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