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观念品牌观念

迪卡侬加速跑

  今年10月1日,法国体育用品零售商迪卡侬创下了它在中国市场的一项新纪录:同一天在全国多个城市一口气开业了6家门店。

  这个信号已经再明确不过:迪卡侬在开店环节正在全面提速。

  截至11月中旬,根据官方提供的最新数据,今年以来迪卡侬共开出了32家新店。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家跨国零售巨头在进入中国的头10年总体开店数量只有83家。目前迪卡侬已进入中国的90多个城市,拥有246家实体店,未来的四五个星期,如果一切顺利,这个数字还会继续增加至260家。

  过去几年,迪卡侬一直在寻找最有效的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大规模的快速扩张。它尝试摆脱传统大公司在每进入一个新城市开店时采取的那种由一线向二三四线城市依次递进的策略,转而采取像“星探”一样分派多个门店拓展团队在全国各地四处游走,寻找一些尚未发掘的机会城市。

  “我们曾经在中国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期,但现在进入了高速发展期。”迪卡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张玥告诉《第一财经周刊》,迪卡侬2017年的销售额破100亿元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针对丰富的运动场景设立体验区,让顾客可以获得沉浸式的消费体验,这一直是迪卡侬对外强调的零售特色。“它既不是快消,也不是快时尚。”张玥认为迪卡侬很清楚自己在零售市场和商业地产中的价值及独特优势在什么地方—买一件衣服可以去优衣库或者逛ZARA,但买自行车、游泳眼镜、滑板、马具不行。主营品类本身已足够拉动消费者的到店意愿,从这一点看,迪卡侬和宜家很像,而大型地产开发商和购物中心业主会看重的也正是迪卡侬的聚客能力。

  坚持自身销售特色的迪卡侬在经营空间的选择上一向苛刻,标准概念店的营业面积通常要达到5000平方米。2003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以来,迪卡侬专注于“郊区大店模式”,却似乎始终不对中国消费者的胃口。而中国一线城市的商业地产行情在十多年间一路看涨,物业成本的现实压力也在倒逼迪卡侬必须要以更灵活务实的姿态在中国开展业务,特别是针对开店这件事。

  2012年4月,负责迪卡侬在江苏拓展门店的刘剑飞第一次把注意力从省会南京和一些苏南富庶城市移开,在苏北最大的地级市徐州住了一个多月。

  他的住处位于徐州东部,靠近金龙湖景区,政府的利好政策已经吸引一些外企在此建厂,但因为远离市中心、缺乏成规模的居民区和商业配套,这一带仍显得十分荒凉。

  这种情形倒是在刘剑飞的预料之中。他思忖着迪卡侬的新店选址标准—开车10分钟的距离内,要覆盖50万人口—眼前这个标的显然不符合要求。

Copyright © 2015-2029, 中国影响力品牌企业评选高峰论坛组委会 版权所有,Rights Received.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邮箱:zhgyxlpp@126.com
您是第 532779 个访问者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