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行业品牌行业

张丽谈企业变革,再痛也要突破自我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商海沉浮,变幻莫测,尤其在广告传媒行业,可偏偏有一家公司在成立的短短10年间完成了三次变革,并在业界一直保持良好的口碑,这就是北京中视联媒广告有限公司,今天我们有幸约到了北京中视联媒集团董事长张丽女士,得以探寻这其中的奥秘和意义。

ͼƬ1.jpg

简介

张丽,北京人,祖籍:内蒙古,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工商企业管理系MBA硕士学位,1998-2001中央电视台《千县工程办公室》编导,2005年创办北京中视联媒广告有限公司,时任中视联媒广告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2006年成功收购北京蓝色之邦广告有限公司。2009年荣获全国十佳女性创业奖。2011年荣获广告界名人奖。2011年应邀至海南参加“中国国际旅游广告主周、中国(国际)旅游城市发展合作暨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峰会”。2012年其公司获品牌中国(传媒行业)金谱奖。2014年中视联媒成为南京青奥会城市户外媒体独家供应商。2015年中视联媒转型成为全媒体整合营销服务商,并成立了时光国际影业公司,走上了集团化发展的道路,而张丽也荣升为欧洲商会的副会长。

记者:张总,您好。我查阅了中视联媒的相关资料,发现中视联媒在成立的10年之间进行了3次转型,大家都知道转型是有风险的,而您公司在成立之初就有很好的业绩,为什么还要转型呢?

张丽:广告传媒这个行业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的,由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广告和传媒公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前几年我们不知道电视营销、数字营销、大数据,现在呢?几乎所有的行业都知道,更何况我一直认为广告人更要站在信息链的最前端,所以转型从大方面上说是顺势而为,从小方面上说也解决了我们公司当时的实际问题。

记者:您能具体谈谈2006年您全资收购蓝色之邦是为什么吗?

张丽:2006年的时候我们公司虽然业绩不错,但是产品线单一,为了突破这个局限,我决定收购蓝色之邦,这算是第一次转型,中视联媒从一个媒体代理公司正式转型为媒体运营公司。

记者:实际上我看到资料上显示从2006年起您公司的业务增长很快,可以说您第一次转型很成功吗?

张丽:应该说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记者:既然这样,就保持这样一个稳定的状态不好么?为什么之后还要再变呢?

张丽:

当时虽然公司业绩稳步增长,但是也遇到了瓶颈。这个瓶颈在于我们的客户固定在了量级比较小的客户上,整个公司没有办法突破这个格局。

当然,我们也可以就这样稳稳当当的做一个小公司,每年保持1000万的营业额,但是就像你说的市场发展变化很快,我们单单依靠一些小客户是有风险的。因为小客户存在一些不稳定性,这是不小的隐患。古人都说过“居安思危”,我作为公司的决策者,就更不能,也不敢掉以轻心了。

记者:很佩服您的深谋远虑,但是据我所知您这次的变革似乎更困难一些,前后持续了近2年的时间,能谈谈这次变革么?

张丽:当时我们是北京西客站广告媒体的独家运营商,但是北京西客站是老火车站,广告形式单一且陈旧,这决定了我们的客户群集中在了一些小投放量的客户身上,比如一些4A级景区,一个季度10万投放量,我们当时一年的任务额才1000多万,没有办法形成大的提升。这用现在的话来说叫产品结构单一、缺乏创新。为了突破这种局面,我和公司高层通过大量的调研和分析,才做出了换产品线的决策,我们锁定了北京南站。

记者:北京南站的媒体种类有很多,像LED、大牌、灯箱、吊旗等,您当时选的是哪种呢?

张丽:因为综合考量下来,如果只选择单一媒体不但形成不了规模,还将遇到更多的竞争对手,所以我们一次性买断了北京南站到达层的所有媒体类型。

记者:这个投入可不小,可以看出您对这次转型的决心很大。既然产品线有了提升,为什么这次变革还持续了这么久呢?

张丽:

我们当时可以说是不惜一切代价,决心变革。之所以持续了这么久,是因为我们当时还遇到两个很棘手的问题,一是人员,二是办公场地。

人员方面,因为我们当时的销售人员已经习惯了拓展小客户,不知道怎么拓展大客户,而且他们之前建立的所有客户关系都是三五万的量级,根本接受不了新的产品线。我们投入了那么多,卖不出去,那就都白浪费了,所以必须对销售人员进行素质提升,开展不断的培训。但是棘手就在于南站的费用是一直都在投入的,如果靠培训很难在短时间内产生效益,公司就得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所以当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换人。那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痛,因为都是跟了我五六年的元老,我很难下这个决心,最后还是他们主动来劝我说,“您如果留我,我们挣不到钱,公司也活不了”。最后就只好忍痛割爱。他们走后我和秘书开始招新人,因为缺乏经验又走了一些弯路。

记者:怎么讲呢?

张丽:

因为我们对于什么样的人才能拓展大客户也没有经验,盲目的以为“贵的就是好的”,所以当时招的都是高薪的销售,然后再找专业培训机构对他们进行培训,并植入我们的企业文化。但是三五个月后发现我们的思路又错了,“贵”并不等于“有能力”,所以就又是一轮淘汰。

等到找到合适的人选后,发现我们的客户集中在东边,而我们公司在西边,这样员工拜访客户很不方便,耽误很多时间,所以又开始在东边选择办公场所,并重新进行装修装饰,等到一切步入正轨,已经是201310月了,公司已经连续亏损了大半年。

记者:这样的局面什么时候开始回转呢?

张丽:准确的说是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回转的。当时我们的业务人员和我都顶着巨大的压力,我感激的是我们没有一个人半途而废,甚至没有一个人发怨言,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儿,非要干成不行。到2014年我们有幸成为了南京青奥会的户外广告独家供应商,那时候公司才算是恢复了“元气”。

记者:这次变革可以说很艰难,那现在回顾起来,您觉得值得吗?

张丽:这一次的变革虽然让我痛了2年,但我一点都不后悔。你看我们现在的状态,接触的都是百万量级的客户,像普信资产、长城资产、中粮集团、贵州旅游委、华为、恒天财富等客户,公司格局有了质的突破,客户类型更加丰富也更加稳定。要说痛,确实痛,但是既然是自我革新,就会有这个心理准备,再痛,也要忍着前行,再痛,也要突破自我,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长远的发展。

ͼƬ2.jpg

尾声

突破自我,忍痛前行,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时刻保持着这样的勇气和决心,2015年中视联媒广告有限公司迎来了第三次变革,从媒体公司成功转型成为一个集全案策划、形象设计、影视拍摄、娱乐营销、数字营销、公关活动为一体的整合营销服务公司,而且成立了时光国际影业(北京)有限公司,正式进军影视传媒领域。每一次成功都不是偶然,随时保持勇于突破自我的勇气和决心,这就是我从张总身上体会到的中国广告人的力量。

 

Copyright © 2015-2029, 中国影响力品牌企业评选高峰论坛组委会 版权所有,Rights Received.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邮箱:zhgyxlpp@126.com
您是第 532779 个访问者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