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的爆炸式发展,将进一步改变人们与体育赛事的参与距离。
人们对体育赛事的关注度与参与度,正在从以往的电视时代,更多地转向移动互联网下的社交时代。
以备受全球关注的奥运会为例。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受关注度达72.6%,预计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受关注度将超过84.7%。并且在里约奥运会上,预计92%的网友及体育迷将通过互联网关注比赛,其中,利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移动端用户将达72%,而67%的人则会通过新闻客户端获取赛事信息。
这些数据让各家门户网站早已嗅到了巨大商机。腾讯和网易,率先在2015年10月开始了里约奥运的宣传启动,对于比较低调的新浪,奥运战略启动稍晚一些,但我们更强调的是线上线下的融合,说直白一点,奥运赛事对于观众不能光看,还要亲身参与。
屏幕前不再是“观众”
如果说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使博客和网络视频在奥运会传播中大行其道的话,那么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则以社交媒体,比如微博、Twitter、Facebook的大放异彩,开启了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新型社交媒体传播时代。无论身居何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这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来“点击”奥运。
而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上,社交媒体的商业价值将再次得到释放。这种变化得益于社交媒体在全球爆炸式的增长,也悄然改变了人们与奥运会的参与距离。
在我看来,这种传播方式相比以往,带来的是全面的信息传递,深刻的用户洞察,有效的用户互动,丰富的交互形式,互联网媒体成为资讯来源和营销平台是大势所趋。
根据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的表现及传播经验,社交媒体,特别是微博展现的力量和效果更加凸显。最具传播力的用户在微博上,80.7%的全网奥运讨论量来自于微博平台即是最好的印证。而且我们发现,人们关注体育赛事已经不限于赛场上的胜利与失败瞬间,或者奥运冠军的穿着、颜值及情感经历,而能够通过社交媒体,即时参与到奥运盛会中,感受奥运带来的勃勃生气和永不妥协的运动精神,才是人们更多关注的因素。
可以预见在新的奥运周期,观众与体育的关系,不仅仅体现在观看体育赛事方面,更在于参与互动,甚至分享体育精神。
2016对于新浪而言是奥运年。从1月份开始,新浪体育便全情投入到了有关奥运传播的创新中来。这一届的备战重点就在移动端。从用户的参与性进行挖掘,特别是在微博平台上,如何调动用户的关注、参与、甚至互动,是我们最主要的创新动力。这是一次基于移动端的奥运传播,我们希望将它呈现为一次用户参与的奥运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