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行业品牌行业

为什么说互联网品牌给快消品传播上了一课?

  去年形成的经济下行正在波及各行各业,被影响最大的行业是快消品。尽管快消品是人们每天生活的“必需品”,但其依然未能避免负增长。出现这种现象,将原因归结到“经济大环境”是合理的。因为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快消品则依然逆流而上,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一度被人们视作是快消品“刚需”的证据。现在快消品为什么不能继续坚挺?移动互联网的冲击是原因之一。

  移动互联网是快消品吃力的根源?

  在互联网之前,快消品是最会做营销的品牌。电视台等媒体有相当一部分广告由快消品尤其是日化品牌撑着,宝洁等快消品公司打造了许多经典广告。除了电视台之外,户外广告牌和纸媒等平台的广告位,相当一部分一直被快消品们霸占着——事实上,中国大陆比较早的广告,不论是电视还是户外广告,均来自快消品品牌。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广告就是营销,渠道就是市场。

  21世纪,互联网在中国开始普及,但传统媒体并未到摧枯拉朽的境地,互联网更像是一个补充,人们依然会有许多时间在电视面前,会看户外广告,会看报纸。完成一些重度任务比如工作、游戏、电影,才会打开电脑。这时候一些快消品开始尝试网络广告,但重心依然在传统平台,这种分配很奏效,快消品依然按照传统方式做着营销和市场。

  2010年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3G发牌被视作中国移动互联网元年。

  人们越来越多的时间被手机抢占了,在客厅是坐在沙发“仰着玩儿手机”,在床上“躺着玩儿手机”,在路上则是“低头玩手机”,与之相伴,手机上出现了各色新媒体,微博、微信、短视频、直播,一波接一波蚕食着传统媒体的地盘。人们看电视越来越少了,电视台的开机率和收视率开始下滑,换台率居高不下,并且还有许多电视换成了可直接看互联网视频的智能电视;人们订报纸买杂志越来越少了,微信公众账号就是杂志,新闻客户端就是报纸;人们看公交站台的广告越来越少了,一般会低头盯着手机看…总之,人们的注意力被分散得七零八落,任何媒体都很难像电视台那样聚集大量注意力,传统媒体全面失守。

  移动互联网让一些快消品倍感吃力。它们保持着惯性思维,押注于传统媒体上。收视率高的优质节目越来越少,那就挤破头去投标明星节目,《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的广告都能拍出天价,但人们往往只能记住最核心的那几个;户外广告没有多少人看,依然例行投放,反正过去有一半是浪费的,索性继续浪费好了。看报纸的消费者越来越少,没事儿,说不定经销商会看到呢?

  粗放式的投放,带来的结果就是品牌效应失效了。消费者的预算被别的产品和服务瓜分,同样品类的产品消费者更亲睐国外品牌。消费升级的红利快消品完全没占到,更别说激发消费者对快消品的潜在需求了。

Copyright © 2015-2029, 中国影响力品牌企业评选高峰论坛组委会 版权所有,Rights Received.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邮箱:zhgyxlpp@126.com
您是第 532779 个访问者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