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商业,品牌这个词,谁都绕不开。要想有高附加值,必须有品牌。一个企业从诞生开始,就面临如何打造品牌的问题,而当一个企业做大的时候,往往面临品牌如何保持活力以及持续发展的问题。但是品牌这个词,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将其理解透、做透,并且也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
然而,我们现在谈品牌,更多是在谈全球的那些百年的国际品牌的经验和做法,中国本土的品牌被奉为标杆的并不多,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品牌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还不够大,另外一方面,中国企业建设品牌的意识、能力、理论、方法和工具都还有很多欠缺,存在很多误区。
品牌到底是谁的?
很多企业存在的一个现象是,老板认为品牌是自己的,因此往往给品牌赋予一些类似“全球领先”、“谁与争锋”、“大”、“强”、“王”之类的核心诉求,用完全个人主义的色彩来建设品牌,与消费者利益点毫无关系。
作为品牌的管理者,貌似用这些概念将自己的竞争力都表达了,但是,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它却并不见得是真正吸引人。所以,“品牌是谁的”一定是企业要换位思考的。事实上,品牌永远是属于消费者的,因为品牌不仅要追求市场份额,更重要的是追求消费者的份额,消费者份额靠的是对心理的争夺,而不仅仅是对货架的争夺。
品牌到底有多重要?
品牌带来品牌溢价,即附加值。可口可乐前董事长伍德鲁夫有一句名言:“假如我的工厂被大火毁灭,假如遭遇到世界金融风暴,但只要有可口可乐的品牌,第二天我又将重新站起。”当产品陷入同质化的竞争,驱动消费者的消费核心是品牌价值。中国有大量的市场有品类无品牌,比如茶叶,比如农产品深加工领域,这些领域稍微重视品牌就能获得成功。你想象过买鸡蛋也需要看品牌吗?看看现在德清源、咯咯哒等品牌在超市销售的火爆,就会发现品牌带来的附加值有多大。
但与此同时,企业一定要认识到,品牌绝不等同于产品,消费者的认知才是事实。不是产品做得有多好,而是消费者感受到你的产品是什么,消费者头脑中的印象和事实一样重要。因此,品牌关键是要提供足够的可感知的消费者利益,要关注消费者的心理,有时候,感性的价值感知比理性的感知更加重要。
究竟该如何认识品牌?
品牌对于很多消费者是一种场景特定的符号、流行和文化。例如,同样的一辆摩托车,哈雷摩托可以卖到汽车一样贵,原因就是它抓住了一个消费族群对于一种符号的追求。一项对哈雷摩托消费者的研究发现,很多消费者买哈雷摩托是为了彰显自己的英雄魅力。很多品牌都因为制造了流行而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因此做品牌就是要引领一种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