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B企业品牌传播的核心经验与启示(一)
消费时代既临,伟大的企业已不满足于生产伟大的产品,更慕心于缔造伟大的品牌,以期赢得更大维度上的信任与认同。B2B企业虽然不直接面向消费者,却终需在市场大潮中迎接大众的抉择。
本期报告,诉诸于历史,借鉴于海外,讨论了B2B企业建设品牌的必要性,归纳出国内B2B品牌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参照研究成果,加入合法性分析,评估了央企的品牌建设现状;通过观察传播理论的发展流变,捋清品牌传播的有效模式;分享通用电气(GE)的成功之道,总结出多样且实用的方法论;最后,我们从传播学范畴思索,试着提出可行性建议。
B2B(Business to Business)与B2C(Business to Customer)相区别,指的是企业与企业之间在组织市场中的交易模式,也称为“公对公”。相较于B2C企业直接面向欢心难讨的大众消费者,B2B的品牌化动因似乎并不急迫:顾客在挑选诸如电动机、晶体原件、工业润滑剂等产品时,依赖的只有特征、功能、质量等所谓“硬”指标。那么,B2B企业是否不需要进行品牌的建设与传播呢?一份榜单一定程度上结束了这一争论:2015年10月,国际品牌集团(Interbrand)发布了《2015年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在榜单中,除了苹果、谷歌、可口可乐这样的知名B2C企业,也不乏IBM、通用电气(GE)、思科(Cisco)、甲骨文(Oracle)等B2B巨头的身影。
2015年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制表:国际品牌集团Interbrand.com)
由此可见,良好的品牌建设与传播已成为成功B2B企业发展的不二选择。从法国学者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那里,我们能够找到这一抉择的理论根基: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业已从生产为主导的“生产社会”悄然步入所提出的以商品消费为主导的“消费社会”。在消费社会,消费并不基于商品的使用价值进行,亦不是商品的实用性,而是商品所具有的符号象征意义。在这样的社会里“需求瞄准的不是物,而是价值。需求的满足首先具有附着这些价值的意义”。(鲍德里亚,2000) 存在消费的地方必然存在竞争,看似缺乏弹性的组织市场亦同。想要赢得竞争,品牌是重要的因子。现代意义上,从公关之父艾维·李(Ivy Lee)以降,这样的实践便一直在继续。
从观念到行动:B2B企业为什么要做品牌
1历史的抉择
B2B企业由来已久,许多至今屹立不倒:创立于1665年的圣戈班集团(Saint-Gobain)、创立于1847年的西门子(Siemens)公司、创立于1886年的博世(Bosch)公司……而B2B品牌建设的历史,则与现代公关的产生密不可分。现代公共关系事业发轫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之中。此间大抵60年间,包含了所谓镀金时代、进步主义、一战、战后黄金十年和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在社会剧变中,那些超级企业与人民大众站在了尴尬的对立面,因此通过宣传和沟通来化解矛盾、达成共识、建立信任,以及推销观念、政策和产品,成为商业、政治诸领域迫切、显著和专门化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