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不能创造自己的奢侈品牌?缺的是那些品牌在近代商贸历程中塑造的规则、信誉与操守而已。
中国OEM厂商的创新
OEM(代工生产)不行了,这不是什么新闻,很多外资品牌已将加工订单转到东南亚或更远的国家。原因据说是中国劳动力昂贵起来,关于制造业衰退是否主要由人力成本上涨导致,可参考王江松的研究,这里不展开。
在面临困难的中国OEM厂商中,有一批早早地就开始寻求出路。因为与国际名牌的合作,他们掌握了所谓顶级的制造人才、设备、技术和工艺,外资订单没了,照样能生产出与国际名牌一模一样甚至质量更好的产品。有好产品还怕挣不到钱?拥有这种雄心的还有另一类同行,国际名牌还在中国生产时,他们就用足以乱真的高仿产品平分秋色。
不管是正宗真传还是偷师学艺,唯一缺席的就是原来那个牌子而已。鉴于商标权很难覆盖所有商品种类,这也还要看情况。即使是完全与名牌绝缘,他们也看到了新的机会——奢侈品白菜价。
当然,这里的奢侈品主要指皮鞋皮具、箱包等劳动密集的日用品。化妆品依赖生物化学和精细化工,高档手表和汽车依赖尖端制造、测试技术,甚至达到垄断水平的精密部件产业,珠宝的主要价值依赖原料稀缺性,高档服装依赖设计,在这些领域这些中国制造商仍然没有优势。
这些制造商认为,皮鞋箱包类的奢侈品除了用料和做工,其昂贵价格无非在于品牌,但品牌给人的享受能落到实处的还是用料和做工。如果产品质量与国际奢侈大品牌完全相当,而价格便宜数倍,甚至便宜到网购价,比如一双与售价5000-10000元的奢侈品牌质量相当的皮鞋只卖300多元,你是不是得到了超值享受?
如果你还不清楚,可以比一比,国内市场普遍水平下售价300多元的皮鞋是什么质量?同样是300多,你不光不用受罪,还得到5000以上产品的享受,还不超值?
如果很多人都承认这种享受超值,那么300多元的低价很容易用销量弥补上来,最终还是大赚。这样的创新单打独斗还不行,于是又有人创建了网络平台(不是某宝),集中一大批曾为国际奢侈大牌代工的中国制造商,广泛推出这样的超值产品,发起集团冲锋。
夸张的品牌
这一幕,在熟悉营销和品牌知识的专业人士甚至消费者眼中,一股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来,让我们坐在高高的钱堆边上,听爸爸讲那过去的事情。
那时候,(创始人名)还专为……宫廷打造,只用最昂贵的……,只能用……地出产的,才能挑出……每件需要……年以上的顶级工匠手工,……天才能完成一道工序,全部工序多达……道;设计师是曾为……陛下/爵爷/公主……的国宝级大师……一时间,欧洲宫廷/巴黎上流社会/东方君主趋之若鹜(此处隐去工业革命和战后品牌苟延残喘史若干);……推出纪念/限量/大师签名/会员专属版,收藏者包括沙特/日本/文莱/香港……家族,中国大陆目前仅有(个位数)名流有幸拥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