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战略品牌战略

一直在努力转型的美特斯邦威,为什么不成功?

  在上市后的第七个年头,不断转型试错的服装业大佬美特斯邦威(简称美邦),不出意外地迎来了它的“七年之痒”:2015年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4.31亿元,同比下降396%。

  这真是一个不那么令人愉快的励志故事:一个本土休闲服饰的领军品牌来到行业拐点,一边是ZARA、优衣库等国际快时尚品牌对中国市场的挤压侵蚀,另一边是互联网大幕下淘品牌的遍地开花,可谓夹缝求生,万幸的是,它没有随波逐流,而是选择迎战:邦购网、O2O战略、“有范”APP……无奈各种招数用尽,仍无力回天。

  一直在努力,从来没效果。不走寻常路的美邦到底是如何走向今天这个局面的呢?

  转型路上磨难多

  2010年以前的美邦,日子过得很滋润。时值中国服装行业快速发展之际,美邦成功抓住了中国服装制造工厂生产能力过剩这一机遇,将传统服装企业最重的部分——制造、生产外包,自身只负责设计和品牌营销,减轻了企业负担,使企业能够更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这即是美邦成功的秘密:它是一家像NIKE一样的轻资产公司。当然,这只是其一。

  但从2010年开始,一切都变了。2009年年底,美邦服饰库存仅9亿元,2010年年底陡增至25亿元,到了2011年更是攀升至30亿元。高库存使得“轻公司”名存实亡。

  市场表现不佳固然有互联网冲击的因素在,ZARA、优衣库等国际快时尚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风生水起也让美邦焦头烂额。美邦由此开始了艰难的“互联网+”试错之路。

  其一,上线邦购网。

  2010年12月,美邦的电商平台邦购网上线。这个动作在当时相当前卫,领先于国内多家互联网企业。借由这个电商平台,消费者可以在实体店内扫码消费,也能实现线上购物和线下退换等多项功能。别小看这些应用,这在6年前相当新潮。

  令人遗憾的是,邦购网在6000多万元打了水漂之后,于2011年10月黯然收场。原因很现实:赢利难以保障。一方面美邦在资源配置、物流配送以及营销运营上无法适应邦购网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面对诸如凡客等专业B2C服装品牌的打压,邦购网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所以,邦购网并没有成为美邦新的业绩亮点,反而因为电商的折扣比加盟店低很多,进一步激化了内部矛盾。各种渠道上的款式、价格乃至折扣活动难以协调,让美邦的库存进一步增加。

  其二,启动O2O战略——生活体验店。

  在酝酿了两年之后,2013年10月,美邦正式宣布启动O2O战略。美邦董事长周成建的设想是开设美邦体验店,将城市特点结合在一起,引入“一城一文化,一店一故事”的理念,打造情景式购物。独立运营了两年之久的邦购网也被收回到上市公司体内。

Copyright © 2015-2029, 中国影响力品牌企业评选高峰论坛组委会 版权所有,Rights Received.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邮箱:zhgyxlpp@126.com
您是第 532779 个访问者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