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
从34家门店的鼎盛,到现在仅余寥寥几家;
从A股民营餐企第一股,到最后停牌;
从更名中科云网,到湘鄂情商标转让;
……
湘鄂情用短短几年工夫,把很多企业要走的路都走完了。
回看湘鄂情惊世败局之路,也许不止对餐饮人有用……
进退两难!
湘鄂情,这家曾经名扬天下餐饮企业的衰落路径,彰显了高端餐饮这两年无奈又无助的极端困境。
高端餐饮转型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大董、北京宴通过菜品创新和服务升级应对“八项规定”的严格要求,并小有成效。
但湘鄂情似乎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从关店舍车保帅,到品牌延伸意图再创辉煌,再到跨界转型另谋他途,几乎就是整个中国高端餐饮乱象的一个缩影。
起步,从0到1湘湘菜馆是湘鄂情的前身,创办于1995年,在深圳打工的孟凯从此转型做了老板。或许他从未想到,在十几年之后,这个小小的餐馆竟然发展成一个上市公司。
从40平方米到1000多平方米,湘鄂情的店面规模越来越大,孟凯仅用两年时间,就让经营逐步走上正轨。
孟凯的野心绝不在于此,1999年他北上京城,马不停蹄地做市场调研。
信息汇总后,他夜不能寐:当时北京虽然餐馆林立,但中高端餐饮市场基本处于空白。
孟凯毫不犹豫地投资300万元,成立了北京湘鄂情酒楼有限公司。
随后,孟凯两次增资扩股,迅速在北京抢占市场,到2002年北京几家分店总营业面积已达8000平方米。
从0到1,巨大的中高端市场需求,让湘鄂情赚了个盆满钵满。
上市,华丽登顶
从成功到持续成功,很快,湘鄂情启动“立足北京,辐射全国”的发展战略,走上了连锁发展之路,新开店面的面积直逼上万平方米。
但迅速的扩张,在为湘鄂情品牌战略升级提供支撑的同时,也为其后期的转型失败埋下伏笔。
从大众餐饮到中高端餐饮,湘鄂情通过区域战略的差异化设定,实现了深圳大众定位和北京中高端定位,以融合各大菜系为基础,迅速抢占了市场。
特殊群体的庞大消费,有力地支撑了湘鄂情的高速发展。
市场红利带来的巨大成功,让孟凯看到更大的前景,他开始大刀阔斧地进行资产、品牌整合。
私募,管理团队、股东内部增资,孟凯筹近亿元资金,收购优质加盟店全部或部分股权,实现对加盟店的管理,同时加大直营店开店比例。
此时的孟凯,十分清楚湘鄂情品牌的重要性,战略调整全部围绕核心竞争力展开,“单核突进,打造全国连锁餐饮品牌”战略,迅速积累了强大的品牌势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