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战略品牌战略

黄太吉:一个互联网思维先锋的败落

  黄太吉创始人赫畅曾问到,好吃重要吗?餐饮好吃不一定重要,但是不好吃就一定重要了。

  互联网+的到来,催生出很多新型的商业模式,而黄太吉就是一个互联网餐饮很典型的例子。自2012年黄太吉火爆互联网,经历多次转型后,黄太吉现在面临的局面却显得非常尴尬。

  营销过度,产品体验太差

  黄太吉的创始人是赫畅,他曾经在百度、去哪儿、谷歌担任过品牌与用户体验管理工作,后创办两次数字营销企业,积累了丰富的营销经验。

  2012年7月起,黄太吉开始了万花筒一般的营销技法:外星人大会、美女老板娘、开豪车送煎饼,一时红遍互联网。卖煎果饼子的黄太吉进入了公众视线,它被认为是中国新兴互联网餐饮典型代表。

  赫畅通过微博发起活动、互动,在线上聚集粉丝,在线下门店消费粉丝,互联网只是营销手段,中间的环节还是靠人手工摊煎饼的制作方法。互联网的作用是导流,黄太吉比传统餐企思路广、动作大、配合巧,成就了最初的品牌影响力。

  但不知道从哪天起,它终究还是被人们看透了,食客们尝鲜过后,还是选择了尊重自己的舌头,不再被眼球经济所左右。

  作为餐饮行业,再多的互联网思维,也要回归到产品本质:口味、价格、位置。

  不好吃,是黄太吉留给人们最深的印象。从大众点评的用户评分我们就可以看到。黄太吉分店大部分评分都在3星左右,而同为互联网思维的海底捞火锅基本都是5星。

  赫畅曾问到,好吃重要吗?

  餐饮好吃不一定重要,但是不好吃就一定重要了。对一家餐厅来讲,好吃不好吃不仅仅是评价一家餐厅的标准,而是基本要求了。除此以外的还有服务、互动、打折促销等等。

  营销胜过口味,慕名而去,味道一般,价格还不低,乘兴而去,败兴而归,用户被营销吊得口味高,吃后第一感觉却觉得不值。以互联网式的用户体验来思考传统美食,注重网络体验而不重实在的食品体验,真的难以说服大众。

  多品牌运营,管理不足

  煎饼果子较为流行的是北方市场,普遍被作为早餐。黄太吉把销售时间延长到午夜,希望把煎饼培养成午餐和晚餐,显然这类型的消费者并不多,无法被高频次地消费,对于餐饮业来说,这是最致命的。

  眼看着黄太吉并不能打开局面,赫畅想到了多品牌协同,以黄太吉为领导,从来饺子馆、大黄疯小火锅、牛炖先生、叫个鸭子、幸福小冒菜等品牌协同,意图占领白领市场。

  求胜心切的赫畅将门店地址都选在了CBD核心办公区,高成本成了命门。加上CBD可选择的餐厅太多,多品牌又分散了资源,人们的关注度很难从煎饼果子的认知中走出。

Copyright © 2015-2029, 中国影响力品牌企业评选高峰论坛组委会 版权所有,Rights Received.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邮箱:zhgyxlpp@126.com
您是第 532779 个访问者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