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的繁华和奢侈不会带来幸福,简单就好。”
一身稳重的黑色西装,内着舒适棉麻衬衫,从头到脚,除眼镜和鞋子外,山本直幸一身无印良品(MUJI)。其实,透明框架眼镜的风格也非常近似无印良品,无印良品(上海)商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山本直幸笑说,工作时间久了,“(我)和无印良品的审美观、价值观共通了。”
在无印良品的品牌理念中,“共通性”是一个重要词汇,既指人与事物之间的共通共感,也指消费者与品牌之间对朴素生活理念的一致推崇。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泡沫经济下的日本土地价格攀升,投机热潮盛行,年轻人对金融、地产行业趋之若鹜,然而,年轻的山本直幸是一个例外,他对经济指数、股票价格等“虚无缥缈”的数字兴趣寥寥。在金融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他提交了辞呈,转投实业,进入无印良品财务部。
“我重视的是事物本身的价值,将实实在在的商品提供给消费者。”山本直幸告诉《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下称《21CBR》)记者,无印良品正是这样一家实业公司。
凡是体验过无印良品店铺的人,一定能感受到独属于它的风格:色调永远以白色、米色或原木色为主,家具、文具、化妆品、服饰分门别类地陈列其中,清晰明朗,简单而舒适。看得见的商品和装修背后是无印良品独特的理念,一种坚持了36年的价值观。
过去三年,无印良品在中国大陆的店铺数由2014年初100家增至2017年初的200家,几近翻倍。单从200亿人民币的经济规模而言,无印良品说不上出众,但是,其简化设计所呈现的哲学,是特殊的。
V型反转
1970年代末的一个寻常日子,日本商人堤清二邀请当时著名的平面设计师田中一光、建筑师杉本贯志、西武百货宣传部小池一子三人一同于家中聚会。彼时,堤清二是西友株式会社总裁,经营着西友百货。
有人形容堤清二是个地地道道的生意人,并不尽然。闲暇之余,他会抽空写写诗歌、散文及小说,其代表作《彩虹海角》曾获日本一个重要级的文学奖。有感于当年日本崇拜大牌、过度消费的风气,一番深谈后,众人合计出了一条“反品牌”的策略:生产简单、实用、低价的产品,让事物发挥其本身价值,以长久、耐用、舒适抗击花哨、繁复和奢侈,并定义了一种新的设计概念——“这样就好”。
1980年12月,无印良品以西友百货的自创品牌问世,意为“没有标签的良好商品”。诞生初期,无印良品的商品仅有40种,包括9种生活用品和31种食品,其销售渠道依附于西友食品、日用卖场专柜或全家便利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