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6年以来,国内多数互联网手机品牌都面临着倒闭或是出售的危机,而沉默了一年时间的一加手机却悄悄盈利了。
成立三年,一加的故事始终存在两个版本,轻蔑和意外并存。有人认为它年销量仅200万-300万部,其中三分之二左右在海外,国内市场销量在中国一年约4亿部的智能机总量中基本不值一提;有人则赞叹一加在国际市场建立起的品牌声势,受到国外一众高端、极客人士的热捧。
“在美国其实很难看到有一个中国品牌的产品能够获得这么大的关注和认可。”美国著名科技产品测评家Walt Mossberg(业内人称“莫博士”)说,“这是最有硅谷味的中国公司。”
在中国智能手机历史上,与一加同时期诞生的还有努比亚、IUNI、荣耀和ZUK等。它们有着相似的创立背景,都是传统手机厂商应对互联网冲击时紧急催生的婴儿。从销售表现上来看,华为的荣耀最成功,2013年底诞生后第二年销售额迅速达到24亿美元,之后又于2015年10月提前完成全年50亿美元的销售目标。对比之下,金立的IUNI已经关闭。
除上述传统厂商孵化的互联网品牌外,锤子、小辣椒、大可乐等也都是受到小米模式启发创立,如今大可乐已经倒闭,而魅族和锤子陷入巨额亏损的泥淖中。一位前金立人士向《财经》(博客,微博)记者透露,在互联网手机最高峰,深圳至少有1000家注册手机企业,如今已大多不见踪影。荣耀几乎成为众厂商学习小米模式后,唯一冲出来的手机品牌。
一加手机没有荣耀那么闪耀的销售业绩,一年出货量不足300万部,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没有掀起任何波澜。但其特殊之处在于,华为和荣耀更多是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关系,而一加更为独立,其与OPPO有着同样的控股股东——广东欧加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但是,OPPO并未对一加持股,也不参与一加的实际运营策略。
一加继承了OPPO的产品和管理理念,背靠OPPO强大的供应链,这是它得以在红海中存活、长大的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一加所走的每一步都异于他人。
多数互联网手机品牌是先做ROM后做硬件,先做国内后做海外,先做线上再扩展线下,而一加的路径则完全相反。同时,它讲成了令不少中国手机企业羡慕的品牌和海外故事,甚至为中国公司出海提供了一款别致的样本。据《财经》记者了解,一加手机已经在2016年四季度实现盈利。
“我们从来没想过大赢。我经常跟我的同事讲,不要去学小米,你不是雷军,你怎么学也学不会。”一加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刘作虎告诉《财经》记者,一加的一切源于产品。“如果一加突然死了,那一定是产品出了问题。”刘作虎说。
活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