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战略品牌战略

例外,大牌有多远?

  在中国,设计师品牌逐渐增多,从中国国际时装周每年的盛况可以看到,它们层出不穷,并日渐成熟。但是无论从消费者基础还是价位,中国自己的设计师品牌离国际大牌还有一定距离,但是这其中也有“例外”,比如——例外。

  1996年,毛继鸿和前妻马可都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毕业时在恋爱中的两人一起决定创建自己的品牌——例外,表达自己原创的服装理念。

  2013年,例外开始走入大众视野。脱颖而出是在情理之中,这是中国第一个设计师品牌,也是奋斗了最长久的品牌。很多人都在羡慕这个品牌能够一步登天,然而例外并没有着急急速扩张,节奏不慌不忙。

  2016年,例外的最新旗舰店选址在华贸一层,隔壁的SKP购物中心有国际奢侈品牌爱马仕、GUCCI、LV等等一线大牌的北京旗舰店,例外的品牌定位与设计和这些国际大牌并没有任何相似之处,但开在同一商圈同一区域,意味着这个中国本土设计师品牌将要和国际大牌同场竞技。

  其实中国品牌面对的状况日本品牌也曾经经历过,1970年代和1980年代早期,日本迈入拥有强大购买力的强盛时期,奢侈品牌大量涌入日本市场,日本时装设计师以集团军的姿态亮相国际,山本耀司、高田贤三、川久保玲和三宅一生,这些名字现在仍代表着高端设计。现在中国的消费环境和当初的日本相似,中国本土品牌距离成为大牌有多远?

  东方审美的品牌定位

  1990年代末,中国刚刚成为世界工厂,互联网方兴未艾,大众文化快速崛起。此时,也是中国女性身份意识的“苏醒期”,中国服装行业迎来了品牌的婴儿潮,在模仿与摸索中逐渐成熟。新世纪以来,消费者对服装的诉求渐趋个性化,例外就诞生在这个时代。

  “例外”这个名字和它的反转体英文“EXCEPTION”的商标,背后含义在于——例外就是反的,同时是设计风格的写照——不跟风,总是游离于大众潮流之外,又能创造新潮流。创始人毛继鸿直言,在品牌定位上,例外适合的是这样一种女性:有一点文艺气质,追求生活品质又想与众不同,了解国际的流行却想表达东方气息。

  例外独特的审美格调,造就了品牌调性,在中国消费者心目中有一种对五四女学生的向往。这是外国品牌捕捉不住的中国感觉,也是例外在中国女性中走红的原因——例外的版型更多是东方感觉的平面剪裁,就算西式的立体剪裁也会缠夹很多东方元素,比如不对称等细节。

  毛继鸿告诉《成功营销》记者:例外在成立第三年的时候,就开始考虑品牌风格,最终在2001到2002年的时候确定了自己明确的风格。确定风格和品牌定位对于原创品牌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确定风格,不再是随便采用任何一种面料就做设计,你要系统地考虑产品从梭织、毛织、针织的制造过程,包括整个消费者的生活方式都要考虑。”

Copyright © 2015-2029, 中国影响力品牌企业评选高峰论坛组委会 版权所有,Rights Received.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邮箱:zhgyxlpp@126.com
您是第 532779 个访问者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