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章的魅族遇到了麻烦。
这两年,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发生了巨变,小米的上升势头戛然而止,OV兄弟快速崛起,华为已经在追赶三星和苹果。
另一个实现较大增长的公司则是魅族。2014年之前,魅族销量之小,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外界只能从种种蛛丝马迹中推测。进入2015年,大金主阿里让魅族开启了狂飙模式,实现销售2 000万台,同比增长350%,去年的销量更是达到2 200多万台。
不过,前两年的出色表现难掩魅族的隐忧。据凤凰科技的报道,为了冲刺IPO,魅族近期的裁员幅度可能高达25%~30%。
更致命的是,销量增长的数据之下,魅族的品牌正在老化。
销量表象下的疲态
普遍意义上,知名度下降、销量萎缩、市场占有率降低等现象,被视为品牌的老化。魅族销量还在小涨,看似与品牌老化搭不上边。但种种迹象表明,魅族呈现品牌老化的趋势:
面目全非的小而美
从MP3时代到2015年之前,魅族以小而美的品牌形象示人,还有人把追求极致、工匠精神等形容词放在它的身上。2016年,魅族一口气开了14场发布会,机海战术和廉价产品模糊了魅族的品牌形象。
以前魅族副总裁李楠还可以理直气壮地说,魅族的用户受教育程度高,是有为青年和成功人士。那么,如今魅族的目标消费人群是哪些?
尽管魅蓝打出了青年良品的旗号来争取年轻用户的支持,但并没有能够吸引到消费能力强的青年,学生、中老年人、普通工薪阶层等消费能力较低的人群才是它的真正用户。当智能手机进入了细分市场竞争的阶段,魅族却回到了日渐萎缩的中间市场。
平庸的产品
魅族的M8、M9等机型,设计大胆、性能出色、品控完善,代表着当时国产智能手机的顶尖水平。但现在人们提到魅族,第一印象是价格便宜。然后呢?没有了。
2016年,由网友投票选出的ZEALER十大品牌手机中,十大旗舰机、十大千元机、十大拍照手机的评选,魅族均未能上榜。如果说旗舰机和拍照手机的评比,魅族还能勉强找到CPU没用高通的借口,但在千元机中,占据总销量7成以上的魅蓝也全军覆没,实在令人不解。
变差的口碑
不少消费者在微博、社区反映魅族质量不佳,问题五花八门—电池发热严重、屏幕易坏、信号不好、配件质量差等。这其中有新用户,也有老魅友。
魅族之前体量小,供应链话语权不大,品控上一直不具优势,但好在产品周期长能慢慢磨合解决问题,资深用户也能容忍。现在出货量上来了,产品周期大幅缩短,普通用户增多,质量却没有明显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