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战略品牌战略

小米的五年之痛,七年之痒

  若是时间能够回溯,可能2015年,雷军不会说出“2015年,小米要朝着8000万至一亿部的销量目标奋斗”这一句让其业界紧盯其销量,至今仍令其后悔不已的话。但如是站在2014年来看,雷军说出这句话,倒也似乎是情理之中。从多个方面来看,当时的小米的确是中国智能手机的代表。

  从2010年一碗小米粥“闹革命”开始,小米成长历程可谓是令人惊叹,在短短几年之内,就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格局来了一次地覆天翻。

  在销量上,自2011年首次开卖智能手机以来,到2014年,小米都可以说爆款的代名词。回溯小米的销量数据,可以看到:2011年12月,小米手机第一轮开放购买,三个月后售出第100万台;2012年6月7日销量突破300万台,2012年小米手机全年实现出货719万台,销售额为126.5亿元;2013年小米手机出货1870万台,同比增长260%,销售额316亿元,同比增长150%;2014年小米手机出货量6112万台,同比增长227%;销售额743亿,同比增长135%。

  伴随销量爆发而来的则是资本对其的青睐有加以及人才的纷纷归附。诸如在估值上,小米估值可谓是一年一次大跨越。从2010年的2.5亿美元接连跳升至2011年的10亿美元、2012年的40亿美元、2013年的100亿美元、2014年的450亿美元。在短短几年之内,从估值上来说,小米的已是仅次于BAT的存在。

  在销量与估值的大跃进之下,伴随而来的则是国产智能手机厂商们对小米模式的疯狂模仿。互联网思维似乎成为了能让他们在短时间内跻身巨头小米的万能良药。互联网思维、模式、参与感、铁人三项等等被它们奉为圭臬,互联网思维似乎可以包治百病。一时间传统厂商们纷纷推出互联网手机品牌,各路资本也进入这一市场,以互联网手机的名义企图再造一个小米。俨然,彼时的小米已经是国产所膜拜的对象,是标杆所在,在国内市场,可以说其地位与苹果无异。

  雷军与他的小米,也走上了“人生巅峰”,一时风光无限。见诸媒体报端的是“小米将是苹果、三星最为可怕的对手,是中国的苹果”等等。而在2014年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雷军更是立下了一个小目标:“可能过5—10年小米就可以做成世界第一的智能手机公司”。

  但正所谓福兮祸之所伏。在小米高速发展四年之后,迎接他的不是下一个高峰,而是一段低谷。可以说2015年、2016年乃至今年,都将是小米的磨砺期。小米需要感受的是从巅峰坠落的苦楚。

  从销量数据来看,2015年虽然在国内市场销量依旧是第一,但却没能完成小米在年初立下的至少8000万的销量目标。而2016年,小米智能手机的销量则更可以说是急转直下。据IDC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小米全年出货量同比下跌达36%,市场份额也从2015年的15.1%下跌到如今的8.9%。

Copyright © 2015-2029, 中国影响力品牌企业评选高峰论坛组委会 版权所有,Rights Received.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邮箱:zhgyxlpp@126.com
您是第 532779 个访问者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