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丁世忠每个月都会专门安排一点时间,和年轻人一起吃饭,了解90后、00后都在想什么、喜欢什么,“我非常担心自己离他们太远,看不懂他们。”
作为安踏体育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世忠坦言,如果一个品牌没做好,原因也许有很多,但有一点几乎是肯定的,就是对消费者研究得不够透彻,给消费者的价值输出不够。
能否切中消费者的“利益点”,需要用数据来验证。根据最新发布的业绩报告,安踏体育在2016财年的收益增加了20%至 133.5亿元,连续三年取得超过20%的增长率,盈利则增加了16.9%至23.9亿元。在盈利能力方面,毛利率创出新高,达到48.4%,经营溢利率及股东应占溢利率分别为24%及17.9%。
今年是安踏体育在香港上市的第10年,根据彭博1月24日的数据,安踏体育的市值已超过600亿港元,在全球体育用品管理公司中位列第五,排名前四的公司分别为耐克(NIKE)、阿迪达斯(ADIDAS)、露露柠檬(LULULEMON)与安德玛(UA)。
虽成绩斐然,丁世忠却感叹,“市场变化太快了,如果一个模式三年不变,离衰败就不远了。”丁世忠的忧虑不无道理。2008年奥运会是各路体育用品公司的狂欢盛宴,但是随后库存压力剧增。2011年,李宁、安踏、特步、匹克、361度等5家公司的存货金额超过39亿元,同比增加70%。对于安踏在过去数年如何突围而出,丁世忠深有体会。
2016年体育消费市场表现抢眼,丁世忠说,未来体育用品行业的整合将进一步加速,竞争门槛越来越高,而对于安踏来说,机会从来没这么好过。
突围双重夹击
今年初,《经济学人》杂志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中国开赛──崛起中的中国体育健身产业》。报告指出,2016年国内体育健身市场规模接近1.5万亿人民币(合2168亿美元),其中体育产品和装备的消费额占了近70%,预计2015至2020年期间运动服装销售额将跃升增长50%以上。
美国投资银行高盛也指出,2020年时中国国内运动服装销售额将达2540亿人民币(合367亿美元),较2015年的1650亿人民币(折合238亿美元)猛增了53.8%。令国际品牌感到鼓舞的是,到2020年中国运动服装市场将从目前的外资和本土品牌平分天下,转变为外国运动服装公司占据市场龙头的局面,尤其在高端市场。
上述报告指出,尽管外资品牌对中国本土运动服装品牌构成了挑战,但那些能够在充满竞争的国内市场实现生存发展的企业将具备海外竞争的实力。国内市场份额领军企业“安踏”和“李宁”将顺势而为、加大投入,反击高端市场外资品牌和低端市场知名度较低国内品牌的双重夹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