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战略品牌战略

谷歌的创新“套路”

  现在谷歌已成了创新的代名词,它的产业模式决定了企业发展的创新基因,更不可或缺的是,谷歌所营造出来的创新精神,俨然成为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个重要参照。

  如果继续探究下去,寻找潜藏在这种创新背后的驱动力量,是企业全体成员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谷歌母公司Alphabet股价惹人关注,6月初首次突破1000美元大关,成功跻身“千元俱乐部”。而早前,阿尔法狗的出现,则打破了被固化的围棋选手以及围棋教育的思维方式。谷歌,究竟是如何运用创新思维,顽强地认知和改造外部的世界?

  “生态系统”频繁互联

  近年来,谷歌诸如无人机、谷歌眼镜、无人驾驶汽车、太空电梯这些天马行空的项目,都来自一个名叫谷歌×的神秘实验室,该实验室的任务就是要打造出像电影《星际迷航》里出现的那些神奇技术,而不是设计那些满足时下的流行产品。在这里,浮现的是一大帮X战警的身影,每个人都有特异功能一般的聪明才智。

  谢尔盖·布林是×实验室的灵魂人物,他也是谷歌的创始人之一。他喜欢鼓励员工在充分放松的情况下进行独立思考与创造。为鼓励创新,布林允许员工有一些时间可用来做自己感兴趣的任意工作。这也是谷歌的20%时间理论的思路源泉。20%时间理论是:谷歌鼓励员工在完成常规项目后拿出20%的工作时间,从事他们认为对公司最有利的工作,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谷歌员工在20%的时间要做与公司相关的研究,新的创意也要得到上级的同意才能用自由时间进行研究,因此员工在提出创意时,还需充分准备、佐证自己的想法。

  创意经过首肯后,授权为专案,开发过程即受到追踪,开发成果也要接受评估。因此员工必须先开发出产品原型,即A版,然后接受来自用户、同事、专业团队等方方面面的评估和测试。公司每个员工都可以对任一个产品进行评估。

  通过测试的产品才可以升级为B版本,反响好的产品还可以获得部分计算能力的支持,而没有通过评测的产品则被公司终止。同样,B版本也要经过复杂的评测流程,倘若“幸存”下来,才能形成产品最终上线。即使形成了产品,也要经受各方面的评价,然后就是不断地改善。

  在硅谷这样一个创业氛围浓重、到处是风险投资商的地方,谷歌的创新实验室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技术平台,这个平台实质上就是一个创新枢纽。不同的第三方都可以到这里访问,开发出融合了谷歌功能元素的新型应用产品,同时向用户测试和营销其产品。这样谷歌、第三方创新者、用户和广告商构成了一个创新“生态系统”,他们之间的积极互动形成了对各方都有利的良性循环,尤其对谷歌自身非常有利。

Copyright © 2015-2029, 中国影响力品牌企业评选高峰论坛组委会 版权所有,Rights Received.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邮箱:zhgyxlpp@126.com
您是第 532779 个访问者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