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资讯品牌资讯

朱民阳:展望“十三五” 打造“强富美高”新扬

 
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民阳做客中国网 董宁 摄

中国网讯(记者王东海)3月14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民阳做客中国网,并接受中国网记者的专访。

中国网:这次“两会”正值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接点,广受关注的一个话题就是谋划“十三五”,首先,想请您为我们展望下扬州的下个五年。

    朱民阳:“十三五”时期,对国家来讲,是实现第一个百年梦想的重要时点。对江苏和扬州而言,也是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积极探索开启基本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节点。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来江苏视察时,科学判断江苏所处发展阶段,为江苏“量体裁衣”,提出了“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的最新定位,我想,这既是对江苏的期望,也是对扬州的要求,更是广大干部群众共同的期待。

“经济强”,从大的指标看,这次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三五”期间全国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以上”,江苏省设定的目标是“7.5%左右”。扬州现在的GDP总量超过4000亿元,立足扬州发展基础和各方面支撑条件看,未来五年扬州GDP年均增幅可以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左右,有望提前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百姓富”,重点就是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七个更” (也就是让人民群众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的要求,进一步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提高群众对民生改善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环境美”,就是要进一步彰显城市的绿色底色、绿色特色,守护好、构筑好扬州的生态自然之美、园林建筑之美与城乡和谐之美。在这方面,我们还有两个构想:一是申办2021年的世界园艺博览会;二是推动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

“社会文明程度高”,就是通过深入实施文明城市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行动,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化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市民共建共享,凝聚起“十三五”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民阳做客中国网 董宁 摄

中国网:和往年一样,今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出现了不少新词汇,特别是谈到经济发展时,总理提到了“新经济”与“分享经济”,又提到了“工匠精神”与“企业家精神”,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朱民阳: 我想,无论是“新经济”、“分享经济”,还是“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核心要义在于更好地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引擎、新动能作用,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进而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

对于扬州来讲,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们重点在抓三个方面:一是培育更多的创新创业主体。二是构筑更多的高水平创新创业载体。三是促进科技+人才+资本+产业的融合。同时,要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进一步解放企业家思想,培养出更多具有企业家精神的经营管理者。现在做企业,只有“企业家+科学家+金融家”才是最后的大赢家。

中国网:这次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以较大篇幅谈到了对外开放问题,扬州将以什么样的姿态来抢抓开放新机遇,推进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

朱民阳:扬州城市的发展史,某种程度上就是一部开放史。盛唐的时候,扬州是国际性的贸易大港,也是海陆“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汇点,当年在这里经商游学生活的外国人多达上万人。而近代时扬州的失落,则与未曾走出“运河时代”的局限性、以开放的姿态面对变化的世界有很大关系。

当然,时代发展到今天,我们所处的格局,所推进的开放,与100年甚至20年前已经迥然不同,已是全方位、深层次的开放,不仅要引企业、引资金,还要引智力、引技术、引理念;不仅要“对外开放”,也要“对内融入”;不仅要“引进家门”,还要“走出国门”。对扬州而言,构筑开放型经济的“升级版”,我觉得还是要把总书记讲得五大发展理念很好地结合起来,在贯彻落实开放理念中融入创新、绿色、协调、共享理念。

中国网:在很多人心中,扬州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古城,精致宜居,我们想知道,新时期,扬州的城市特色如何进一步彰显?

朱民阳:今年扬州将迎来荣获联合国人居奖10周年,我们也将以此为新起点,认真谋划“十三五”期间的城市发展格局。总得来说,将按照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一个尊重、五个统筹”的要求, 按照总理政府工作报告“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公开性、促进‘多规合一’”的要求,准确把握城市定位的新内涵,以城市居住者、外来旅游旅行者、创新创业者三维视角审视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进一步完善“宜居、宜游、宜创”的城市功能。

中国网:“十三五”时期,扬州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您觉得怎样才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建成全面小康,最大薄弱环节在哪里?

朱民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终还是总书记说的那句话“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老百姓说好才是真好。为此,我们要把共享的发展理念融入全面小康建设中,不断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推进全面小康建设,总得来说,我们将认真落实好总书记在江苏提出的“七个更”要求,尤其在推动人民群众“好就业、就好业”,实现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上下功夫。这也是所有工作的落脚点。

Copyright © 2015-2029, 中国影响力品牌企业评选高峰论坛组委会 版权所有,Rights Received.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邮箱:zhgyxlpp@126.com
您是第 532779 个访问者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