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讲好中国品牌故事 国务院出实招!)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讲好中国品牌故事,国务院出实招!
品牌引领推动供需结构升级
品牌是企业和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代表着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升级方向。但是,我国品牌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产品质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企业诚信意识淡薄等问题比较突出。为更好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升级,国务院昨天印发《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提出要实施三大工程,包括设立“中国品牌日”,大力宣传知名自主品牌,提高自主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等措施。
高质量标准打好品牌基础
现在,在全球市场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身影,却难觅“中国品牌”的踪迹。“制造大国,品牌小国”仍是中国制造业的标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打造中国制造金字品牌”。
为了讲好中国品牌故事,《意见》提出的第一大工程是品牌基础建设,推行更高质量标准是这项工程的重中之重,未来我国将加强标准制修订工作,推动国际国内标准接轨,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说到这一点,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耿洪臣很有感触:抓质量、抓创新,才能培育出好产品。
耿洪臣:产品做好,就两个方面,一个是产品不断高端化,一个是质量最优化。而质量最优化,和管理者、员工的心态密切相关。只要不浮躁,踏踏实实发挥工匠精神,产品质量一定能做好。
增强品牌建设软实力
与此同时,与国外一些历史悠久的品牌比,我国品牌价值小、品牌实力弱、品牌发展慢、品牌存在时间短,这成为阻碍中国品牌发展的短板。
举个例子,曾经的“国产牙膏第一品牌”两面针,市场份额已从高峰期2006年占市场份额10%跌到不足1%。目前高露洁、佳洁士、黑人、云南白药、中华,已经占据我国牙膏市场75%左右的份额,其中仅有云南白药为本土品牌。国信品牌评价研究院院长杨曦沦说,国产品牌的竞争弱势就在于缺乏品牌建设经验。
杨曦沦:外国企业在商业运营上,品牌运作上,人才储备上,品牌战略上和营销资源上,确实比国内品牌要强,因此双方在竞争力上就有差距。而且外企进入中国的阶段,中国企业品牌意识还没有那么强,所以在品牌运营上就处于弱势。
因此,《意见》提出:要增强品牌建设软实力。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评价理论研究机构和品牌评价机构;开展品牌评价标准建设工作,推动建立全球统一的品牌评价体系,增强我国在品牌评价中的国际话语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