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们不受事物的本身的影响,只受自己对事物看法的影响,客户并不太关心产品是什么,客户关心的是产品和服务能给自己带来的什么好处,客户是基于自己对于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认知选购产品的,因此,对客户心智资源的争夺是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焦点。那么企业用什么进入客户心智并占据优势地位呢?
那就是品牌,企业家们须牢记,客户心智中不存在产品实体,只有品牌,企业无法将整个组织装进人们的头脑,只能将代表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象征、符号装入客户头脑,这些象征和符号就是品牌,每一个企业无论你实际产品经营的多好,如果你不能在顾客心智中建设成为品牌,你所有投入就只能说成本,而无法转换成为效益,因此也可以讲品牌是企业将成本转化成效益的转换器。
当前,中小企业的老板们仅停留在产品经营思维的层面,而鲜有用品牌经营思维统筹企业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和中小企业从业人员对品牌的认识有误相关,对品牌认识不全面,是片面的、局部的,中小企业建设品牌稍有不慎,极易落入以下品牌误区中。
第一:名牌误区:
一提品牌,老板想到的就是名牌,所谓名牌就是具有高知名度的品牌,提高知名度的确是打造强势品牌的第一步,知名度会对客户的认知造成影响,人们普遍喜欢熟悉的事物,并对自己所熟悉的事物抱着正面的态度,较高的知名度也的确能够给一些产品带来旺销的局面,只不过对低关心度的产品作用更为明显,客户对产品的消费使用,不仅要知其名,还要知其理,更要观其效。单纯的知名度并不一定能使品牌销售上量,提高销售,要做到知名度和购买度共同提升,所谓购买度,指的是客户在有需求时,记忆起该品牌并购买使用的强度。知名度度低,有时反而是一种健康而恰当的状况,因为它们虽然不被更多的客户知道,但忠诚客户却多,购买度高,这类品牌可以提高知名度,逐渐扩大市场影响力。
第二:形象误区
认为品牌就是一种形象,脱离产品谈品牌,这是行业内人士常常陷入的误区,仅看到品牌的情感价值、文化属性,尤其是中小型的老板们,把品牌建设等同于形象建设,觉得品牌不会对销售产生促进作用,因而对品牌不重视。殊不知,品牌的核心就是其产品属性,品牌首先是产品在客户头脑中的投影,产品到品牌的过程,相当于于客户认识过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毛主席讲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品牌依赖于产品,产品有待于发展到品牌。
第三:工具误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