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市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舞台上,互联网经济大潮的涌动下,当下中国企业面临着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迈向“中国品牌”的重大发展机遇与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可以说,品牌太重要了!
品牌凝聚着信仰,品牌肩负着承诺,品牌塑造企业、产品形象,品牌张扬着个性,品牌创造巨大价值。
如何正确认识品牌的内涵和本质 ,走出仅仅依赖广告宣传的品牌建设误区?如何系统提升品牌的内涵与内在价值?如何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中国经济形态下,走出同质化竞争与价格站的桎梏?
解决这些问题,就要靠品牌,就要走品牌建设之路。
中国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最大的失误就是低估了自己的实力,中国有能力生产优质的产品,缺的恰恰是品牌塑造。——弗朗希斯·麦奎尔,国际品牌联盟副主席曾如此说过。
虽然在国内经济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以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联想、海尔等等为代表的诸多著名企业和著名品牌,但在国内中小微型企业数量远远具备更大的数量级,还有太多的企业在品牌建设中依然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和困境,具体可以归结为以下大体七个方面:
1.缺乏品牌建设能力,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品牌困难重重。我们在历史上积累了雄厚的生产制造能力、但是如今却也面临着如何突破低利润发展模式,转入创新发展模式的问题。
2.缺乏清晰的品牌发展策略,与企业发展战略缺乏有效协同。许多品牌缺乏清晰的企业发展战略和基于企业发展战略的品牌发展战略,企业的品牌定位与核心能力相脱节,不能基于自身能力规划品牌的价值定位和差异化品牌策略,企业的品牌建设也没有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效结合,从而造成品牌发展的败笔。
3.缺乏有效的品牌价值提升方法,走出同质化竞争和价格战误区。同质化竞争是大多数行业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造成同质化的原因有很多,企业技术研发能力不足,产品在技术层面不能有效的拉开层次;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在功能和款式层面上不能有着明显的差异化;质量管理能力不足,产品在质量和服务上不能与同类产品拉开距离…
4.缺乏品牌经营与品牌管理能力,导致品牌经营的高成本,低成效。当前大多数的企业都面临着缺失有效的品牌管理能力和盲目的品牌营销策略,致使企业资源和资金的极度浪费,企业在建设品牌过程中过度的注重于广告宣传、明星代言、终端促销等策略,未充分的挖掘自身的产品差异化,放大其力量,从而降低品牌营销成本。
5.企业文化建设与品牌建设缺乏有效协同。当期绝大部分的中国企业的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在组织管理层面上是脱节的。一般前者归属公司组织架构的人力资源部门或者行政综合部门管理,而后者则归属与市场部门或者运营部门管理。二者在经营层面是完全脱节的,各有各的说辞,各做各的事,难以有效整合价值,形成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