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资讯品牌资讯

定位失效接下来的品牌大战如何演变

  在这场移动互联网大潮来临前,所有做品牌的方式,都是从品类入手,解决好“我是什么品类”后,才能开始建设品牌。而如今变天了,无数APP或公众号都是先聚集一帮人,然后围绕着这群有共同特点的人,卖给他们任何东西,关键是可以乱跨品类。

  严谨一点,本文的题目应该是《品类型品牌的消失》,衍生一些说,“定位”理论也正在失效。扩展一些看,“未来一切品牌都将是生活方式品牌”。

  比如海飞丝洗发水吧,就是标准的“定位”理论产物,品牌即品类,在“去屑洗发水”这个品类里,海飞丝到今天依然是王者,没有强有力的挑战者,可是呢?你也知道,整个宝洁的销售额及利润节节下滑,包括海飞丝在内越来越难卖掉,颓势拦都拦不住,为啥?因为品类型的品牌,无可挽回的在失去消费者。

  “定位”消失

  在这场移动互联网大潮来临前,所有做品牌的方式,都是从品类入手,解决好“我是什么品类”后,才能开始建设品牌。而如今变天了,无数APP或公众号都是先聚集一帮人,然后围绕着这群有共同特点的人,卖给他们任何东西,关键是可以乱跨品类。

  比如罗辑思维,虽说最大头卖的是书,但他们也卖油画,还卖雕爷(的产品),每出版的一本书的收益,甚至卖手表、盆栽、箱包和茶叶什么的……请问这么乱七八糟的有规律吗?有,唯一的规律是消费者的一致性,而非品类的一致性。而在这个场景下,传统塑造“品类型品牌”的一切方法论都失效了……

  实际上,罗振宇就是个“教主”,由他来背书所销售商品或服务的品质,只要觉得“调性”吻合,抱歉,他卖你一张月球飞船的船票,都是有可能的。本质上,罗辑思维的粉丝,购买的也不仅仅是商品,而是“赎罪券”,因为你相信罗胖的理论体系,能够让你改变你的生活,能够解救你。所以各种古怪、不搭界的品类拼接在一起,你一点不觉得违和。

  类似“一条”或“一见”这样的,倒没有“教主”的存在,但本质上逻辑依然一致,贩卖的仍然是“生活方式”这个主体。我上一单在他们那里买了个三四千块的复古收音机,下一单居然就是一餐米其林厨师的饭菜,你要问我买的东西共性是什么?我只能回答,赎罪券啊!因为我认可了他们推行的生活方式,所以我发现我今天的生活“有罪”,有残缺,得改善。咋改善?下单呗……

  交集方式改变

  另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则是人们“老死不相往来”,你看一辆北京地铁列车上,人们紧挨着,但是,他们除了肩膀挨着,购买的东西很可能一辈子不会交集。你如果仔细看,一个人打开的是罗辑思维商城,正在挑选丹麦的茶壶。而另一个人打开的是楚楚街APP,挑选一条打折碎花裙子——这两件商品,对于交叉的对方,是不存在的,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平行宇宙:只要他们不下载对方的APP,那个世界的所有商品,对他来说就不存在。

Copyright © 2015-2029, 中国影响力品牌企业评选高峰论坛组委会 版权所有,Rights Received.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邮箱:zhgyxlpp@126.com
您是第 532779 个访问者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