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每一个竞争环境的演进,企业都有不同的经营重心,但如果能抓住20%的关键点,就可以找到一个支点来撬动整个企业发展,定位是撬动企业经营发展的一个支点。
一、创业品牌,还要研究定位吗?
首先,从人类历史看起。
20世纪中叶以前,国家都比较贫苦,没有哪个特别富有,所以才会出现两次世界大战。大战背后的真正原因是:每个国家都在摆脱某一种阴影,当时的社会反映出来是各个国家都缺少财富。当然,财富是个大笼统的概念,更为细致地看,人类未摆脱饥饿、食物、资源短缺的情况。
一个历史环境会逼迫整个社会和企业去研究产能,把所有的精力去研究如何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更能满足这个极度短缺的世界。人类在抢夺资源的时候就开始考虑用战略。选择战略的方式其背后原因是:国家的食物和资源争夺,当时所有的方式都往战略这个方向发展。
美国著名的战略竞争学教授麦伯特,30多岁时候就成为了哈佛商业终身荣誉教授,真正的战略学离现在是很近的。管理学本身也不过才100多年,营销学历史更近一点。
在相关学科中,有一门发展最早的学科,就是战争学。实际上定位,也来自于战争学。关于这点,可以去看看卡尔·冯·克劳塞维茨的一本书《战争论》。
关于商业竞争的演进,实际上都是从学科里演化过来的,战争状态导致所有的企业和理论都去研究它。现在情况则完全不一样,企业在研究产品丰富化和顾客之间,会出现一个断层。新时期,如何指导企业提升产能?提升转化?这要从顾客角度去理解研究。定位,研究的就是这样一个选择。
受思维惯性的影响,当企业接受新知识时,对以往长期留下来的思想会形成巨大的冲击。传统企业投放广告,还是会选择电视、传统类报纸、杂志。选择这种方式的本质是企业不知道互联网时代该怎么去传播,这种惯性会沉积下来。
实际上电视广告,一般的电视中“挑战不可能”、“爸爸去哪儿”等现象级栏目价格不菲,但效果却差强人意。电视一旦进入到广告时段,人们马上会拿起手机,整体的传播效果急速下降。但人们在认知当中不一样,认知当中的惯性导致大家还是觉得节目热、收视率高。
泰勒博士是二战中的杰出人物,20世纪30年代他发明了流水线作业,真正把产能提上来,使原本没有文化没有知识的农民变成了工人。当时所有的研究,都是往那个端口走。现在,这个端口研究的是顾客、创业品牌,如果想在互联网时代能够有一席之地,首先就要攻克定位。
二战以后,日本生产的产品质量很差。但为什么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连主权都没了却可以立马发展起?其实也是运用了一个新的知识。这个知识是美国人发现的,但美国人不接纳,后来有个美国人到日本去传播,这个人就是戴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