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品牌重塑,是指曾经打造的品牌出现了衰落,或者不能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需要进行调整和创新,使之重新获得生机和活力。
目前全球所有的品牌,其发展与成熟的路径都有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即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品牌所处的阶段也会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市场环境、服务人群、消费习惯、文化趋势等等,这就要求品牌必须随之进行重塑甚至革新。
家喻户晓的可口可乐,在近50年内就曾三次“变脸”;大街小巷的快餐巨头麦当劳也曾先后换标,两者皆取得巨大成功。无论是变脸还是换标,企业都是希望通过对品牌的重塑与再造来延续品牌和提升品牌,使之更具活力、适应力和竞争力,可见,形象的设计在品牌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然,因为重塑失败而导致整个业务一蹶不振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但可以肯定的是,尽管品牌重塑要面临很大的冒险,依然挡不住一大批传统企业重塑品牌的决心。因为每个企业家都知道,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浪潮的冲击之下,传统企业若是不逆流而上,那只能是坐以待毙,所以,就算前方充满坎坷,品牌重塑也一定势在必行。
那么,对于决心重塑品牌的传统企业而言,究竟是否有可借鉴的路径呢?
“互联网+”打造品牌哲学
被大众所认知的“互联网+”,是一种传统经营模式向互联网的渠道转型——将商品销售搬运到线上进行,利用互联网特性降低营运成本、提高产品曝光。但这还只是处于“企业+互联网”的阶段,真正的“互联网+”,是实现品牌和产品的互联网化。
首先,品牌需要的是更加现代化、人格化。互联网所有沟通的载体都是让品牌与消费者可以进行无缝沟通,所以聊天、交易、物流、售后等所有环节,都要使品牌像一个人一样与消费者沟通,从而让消费者喜欢,产生共鸣。
其次,品牌不是你对消费者说什么,而是要和消费者说什么。品牌营销将由以企业为中心的灌输模式,转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互动模式。让品牌与消费者成为朋友,才有可能通过互联网实现更好的销售,只有一种粘性关系才有可能被消费者记忆与选择。
相比于品牌,产品才是真正影响着用户体验的核心环节。互联网时代,用户耗费了更多的时间成本去获取一件产品,因此,产品的实际体验感,将大大影响用户对品牌的评价和记忆。
正如餐饮的核心在于产品口味,再互联网化的餐饮品牌都离不开食物本身用以果腹尝味的固有特质。产品的核心,在于是否满足用户实际使用需求,以及使用过程所带来的感受和惊喜。而这一切,都是需要被设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