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资讯品牌资讯

农资流通企业的品牌建设探讨

  [摘要]农资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物资,其市场运行采用了较长时间的计划管理模式,直到2009年农资市场才完全放开。在现代农业的蓬勃发展,下游农资消费市场品牌意识逐渐加强,农资行业完全市场化、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农资流通企业如何转型升级,彻底改变原有計划经济时代下的经营模式,如何进行品牌建设,不断增强企业在服务现代农业和搏击市场大潮中的竞争力,正在业内人士中讨论。文章结合现今农资流通市场实际,结合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对农资流通企业的品牌建设提出了思路。

  农资市场经过长期计划管理模式,直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化肥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9〕31号)下发,才正式进入了市场化的阶段。当前,传统担当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的供销系统农资流通企业的优势正在渐渐退去,从农资流通体制的变革、市场竞争的态势、流通业经营发展的方向看,农资流通企业要保持市场竞争力,占据在农资上下游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跟随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必须走品牌化道路,将品牌建设放到渠道、服务等因素上,并通过系统化宣传,形成一个品牌营销传播体系。

  1 我国农资流通企业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1)农资流通企业品牌影响力偏弱。我国现有农资流通主体主要包括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中化化肥控股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大型农资流通央企,浙江农资、安徽辉隆农资为代表的省级农资流通龙头企业,民营农资流通企业以及生产企业,其中供销系统农资流通企业依然占据主要地位。据中国农资流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资流通企业近万家,除了中农、中化两家公司外,目前尚无一家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前5名企业市场占有率不超过15%。数据背后折射出我国农资流通企业品牌影响力较弱,一方面是农资流通企业不注重品牌的打造;另一方面是农资流通企业在品牌建设上没有系统性规划,不能将品牌形象战略完全融入到企业发展战略中去,导致品牌影响力偏弱,市场占有率偏低。

  (2)流通企业品牌稳定性较差。品牌稳定性反映的是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度。在市场推广中,开发一个新客户的成本要数倍于维护一个老客户,因此品牌的稳定性越好,企业赢利能力越强,市场竞争力也越强。我国农资流通行业呈现分散格局,市场中充斥了大大小小规模不一的企业,大多数企业规模小,实力有限,不注重品牌建设。在农资流通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在如今农业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正在催生农资行业洗牌重组,如中国农资集团控股或相对控股了北京、河北、山东、河南、湖北、江西等省市农资公司,安徽辉隆农资收购海南农资等,通过收购兼并,加强供销系统内的农资流通企业的联合重组,有助于农资流通行业由分散走向集中,但总体上看农资流通行业品牌稳定性强、能起到领军作用的品牌数量明显不足。

Copyright © 2015-2029, 中国影响力品牌企业评选高峰论坛组委会 版权所有,Rights Received.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邮箱:zhgyxlpp@126.com
您是第 532779 个访问者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