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国际一流园区 中国软件园区发展论坛北京举
中新网5月30日电 为搭建软件园区汇聚、交流的共享平台,促进软件园的创新发展,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第二十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专题论坛之一——中国软件园区发展论坛于2016年5月27日在中关村软件园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融合发展创赢未来”为主题,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和中国软件园区发展联盟承办,并得到了中关村软件园的大力协助。
在中国软件园区发展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与软件服务业司司长谢少锋、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伯旭、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理事长赵小凡等领导出席本次会议并发表致辞;中国软件园区发展联盟理事长、中关村软件园董事长刘克峰,华盛顿大学教授、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陈一昕,广联达公司总裁贾晓平,亚信集团总裁武军,西安美林数据副总裁于洋,成都中云天下总裁李伟等园区知名企业家等围绕当前形势下的创新创业、两化融合、智慧城市、虚拟现实、互联网+、园区发展趋势等热点话题发表深度主题演讲;西安软件园、沈阳国际软件园、深圳软件园、成都天府软件园等国内外优秀软件园区展开交流讨论,共同搭建开放共享的互动平台。
中国软件园聚集了全国3/4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成为中国软件产业的主要载体。软件园进而成为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各园区积极构建软件园区链,协同发展,开放共赢,有效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软件园区纷纷以全球视野整合创新要素资源,深化国际合作、技术转移和对接交流,园区已成为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国际合作与融合创新重要基地。随着社会经济、技术与理念、文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的软件园也在不断修炼内功,提升自我,向世界先进软件园区看齐。中国软件园区发展联盟理事长、中关村软件园董事长刘克峰认为,国内软件园的发展呈现出五大趋势:
园区规模扩展与产业快速发展同频共振。近五年来中国软件产业以年均20%左右的增长率快速发展,2015年行业总产值达到4.3万亿元。同期,中国各地的软件园区规模不断扩大,软件新园、新区、新镇、新城、新谷、新带纷纷涌现。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全国软件园新增用地近500平方公里。
聚集大企业与服务微创业携手同行。各地软件园不少已成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中国软件百强企业,国家规划重点布局企业,70%以上都聚集在软件园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下,各园区改造或新建新型孵化器、加速器、集中办公区、众创空间、创客工作室等吸引各类创业团队入驻,借助产业基地的综合优势,提供丰富的创业服务,让大手拉小手,软件园正成为创时代中的“创业迁徙图“的归宿。
重资产建设与轻资产运营双轮驱动。园区建设是一项重资产的业务,在快速扩张阶段,越来越多的园区开始以轻资产运营的模式,走出本地,向外阜发展。园区公司从开发商向运营商在转型,从科技地产业务向科技服务业升级,靠服务创造更大价值,推动园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实体园区与智慧园区互补协同。实体园区发展正在遇到土地资源瓶颈、项目承载能力饱和的天花板。而通过互联网+园区,即智慧园区,可以有效地弥补实体园区的短板,以线上平台的模式极大地拓展园区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未来,智慧园区建设将不断迭代升级,与实体园区互补协同,以O2O的模式倍增服务效能。例如中关村软件园的掌上zpark和GIS地理信息可视化系统, 成都天府软件园的园区一卡通及手机微信充值功能, 南京软件谷正在开发建设的“南京超云服务平台” 等。
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融合发展。软件园是高科技专业园区,这里领军企业荟萃,高端人才聚集,创新成果涌现,在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中,软件园正在成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领域自主创新的主阵地,成为报效国家的产业脊梁。
同时,刘克峰理事长指出,中国软件园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例如,部分软件园产业特色不清晰,成为大杂院;部分软件园缺少自我特色,同质化现象严重;部分软件园还存在着重建设、轻服务的问题。新常态呼唤创新驱动,机遇与挑战并存。目前园区建设理念正在从1.0阶段的产业聚集、2.0阶段的创新聚集向3.0阶段的生态聚集发展。我们需要对标国际一流园区,把握园区发展规律,完成创新迭代升级。中国软件园区的使命,应该是成为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风向标;成为引领创新、服务创业的源头沃土;成为区域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编辑: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