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滴滴、Uber中国正式对外宣布,滴滴出行将收购Uber中国的品牌、业务、数据等全部资产并在中国大陆运营。双方达成战略协议后,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将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东,Uber中国则将保持品牌和运营的独立性。经过数月虚虚实实的揣度猜测、相关人士的多次否认之后,滴滴与Uber之间的绯闻终于演变为事实婚姻,多年“恩怨”一朝解。
烧钱大战的终结
曾经,为了抢司机、抢乘客、抢市场,在互联网专车的战场上,滴滴与快的之间上演过轰轰烈烈的补贴大战。在滴滴快的合并之后,残酷的烧钱大战转移到了滴滴快的和Uber之间。
Uber首席执行官拉维斯·卡拉尼曾经透露,2015年Uber在中国亏损了10亿美元,而滴滴的补贴金额可能还远超这个数字。而盈利是打造可持续业务的唯一出路。结束不可持续的不盈利状态,是拉维斯·卡拉尼在公开信中透露出的信号。
7月28日,交通部等七部委公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从国家法规层面首次明确了网约车的合法地位。网约车新政的出台,是促成滴滴和Uber中国合并的重要“催化剂”。根据网约车新政,专车平台需要取得相应的运营资格,尽管Uber中国一直强调公司是一家真正的中国公司,但在处理政府关系上Uber中国显然不如滴滴有优势。
司机乘客的补贴是否依旧
两大专车巨头合并后,乘客和司机都不淡定了。“又要涨价了……”“以后还打得起专车吗?”“我打算以后出门地铁+步行了。”看到滴滴收购Uber中国的消息,乘客们发出了各种各样的感慨。而焦点无疑都落在一处——补贴快没了,专车要涨价了,我可能不用了。
同样不淡定的还有专车司机。多位滴滴和Uber的司机都透露,从乘客端收取的车费仅仅能覆盖油费和车辆损耗,盈利全来自专车平台的补贴。如果以后补贴减少,专车司机的工作将变得困难。
但是,在宣布收购Uber中国之后,滴滴出行就表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以最大限度提升用户出行体验为业务方向之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针对乘客的红包补贴和司机的奖励将继续发放。
合并后的问题
在收购之后,双方如何进行整合?是否构成垄断?对整个专车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与此前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不同的是,滴滴和Uber中国合并后也许无需迎来裁员潮。Uber中国区的员工总数只有800多人,每个重点城市的员工数也不过是三四十人,员工规模不会成为阻碍双方整合的重要因素。
据易观提供的二季度数据,根据日活跃人数,滴滴占据了中国专车市场份额的70%,Uber中国占据了17%,滴滴和Uber中国合并后再专车市场将占据超过87%以上的市场份额。根据《反垄断法》规定,只要份额超过50%就构成垄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