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这家一点也不百度范儿的百度系公司,已经是视频行业第一。爱奇艺终于到了可以成年的时候,只是这需要百度同意。
百度投资成立爱奇艺的时候,不管是李彦宏还是龚宇,可能都并不清楚视频网站究竟该如何盈利,何时会盈利。对百度来说,爱奇艺是战略卡位的棋子,不能少;对爱奇艺来说,百度是乘凉供血的靠山,不能失去。6年后,视频网站终于集体迎来“内容付费”的时代。爱奇艺今年6月付费用户数就突破2000万人,春天指日可待。
然而羽翼丰满的爱奇艺,已经不想继续栖身百度之下。但是从百度来看,好不容易养大的孩子,总不能说放走就放走。
爱奇艺单飞?不容易。
此消彼长的6年
2010年4月,百度和Providence共同出资,成立爱奇艺(当时名为奇艺网)。从成立到现在,已经6年。这6年,百度因为在移动端踏空,加上百度贴吧一系列负面新闻,连BAT的位子都险些丢掉。爱奇艺则凭借自制剧《盗墓笔记》,打开了“内容付费”的大门。
这六年,百度“消”,爱奇艺“长”。
两相竞合“中间页”
2011年,李彦宏提出百度的“中间页”战略。所谓的中间页,就是指网站在流量分发路径中,处于百度搜索到最终服务之间的中间位置。简单来说,搜百科进入百度百科,搜机票进入去哪儿,搜问答进入百度知道。相应地,搜索视频会进入爱奇艺,而不是优酷、土豆(当时优酷和土豆还是两家)。这也是百度投资爱奇艺的初衷。2011年11月,奇艺正式宣布品牌升级,启动“爱奇艺”品牌;2012年11月,百度全资收购爱奇艺。
当时,百度投资公司有两个标准:第一,从行业第三开始;第二,只收购,不占小股。这种投资风格,或许源于对自己流量的自信,“只要我掌握了搜索入口,超越这些行业老大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在PC时代,这种自信倒也合理。用户在电脑上想直达自己想要的内容,基本上都要通过百度,搜索成了黄金入口。
在这样的战略下,百度并没有选择当时如日中天的优酷、土豆,而是自己培植爱奇艺。爱奇艺也成为“中间页”的受益者。
甜也“中间页”,苦也“中间页”
当然,百度对视频之所以这么青眼有加,跟Google也密切相关。
早在2006年,Google就以16.5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了YouTube。2012年,YouTube给Google贡献24亿美元净收入,对“中国的Google”百度来说,加码视频业务显得有章可循。
到2012年11月,百度全资收购爱奇艺;2013年5月,百度又全资收购PPS,并入爱奇艺。这时的李彦宏将充满浓浓技术风的“中间页战略”形容为:“连接人与信息”。“中间页”战略深化下的爱奇艺,享受着与百度的甜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