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元化战略的拖累之下,在没有取得优势竞争力的情况下与强者展开对攻,雨润最终的结果只能被拖垮。
最近,中国雨润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雨润”)“病”了——“病”得不轻,更让人惊愕的是,雨润连年巨亏债台高筑,身陷债务危机中。
近日,备受业内关注的雨润正式公布的中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9.87亿港元,同比下降6.23%,净利润亏损6.72亿港元。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雨润出现巨亏的同时,又突然曝出了一组更让人震惊的消息:通过银行贷款,刚刚兑上到期债券的雨润,迅速要面对马上到期的66亿元债务的重压……一下子,雨润陷入了借新债还旧债的旋涡中。
是什么让其身陷今天产业困局而不能自拔呢?
身陷危机
早在5年前,雨润发展的盈亏平衡,就已经开始发展逆转。据雨润公开的资料显示,雨润最早一次债务危机爆发于2015年。
2015年10月12日,雨润突然发布“关于2015年10月18日到期、本金额13亿元的第一期中期票据到期本息兑付存在不确定性的公告”。但是这一次债务危机,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很快就被平息了。2015年10月19日,雨润又迅速发布公告: 到期的13亿元中期票据已经全数兑付。
第一次债务危机很快过去。然而让雨润高层没想到的是,债务危机并没有远离雨润,而是迅速恶化。2016年,重病缠身的雨润,其债务危机的并发症反复出现。2016年春节刚过,雨润就很快迎来了新年的第一次危机。2016年3月9日,雨润发布公告称,南京雨润在按时兑付2016年3月17日到期5亿元的第一期短期融资券到期本息方面,存在不确定性。
紧接着,雨润又在2016年3月21日发布公告称,虽然2016年3月17日未能兑付5亿元的债务,南京雨润构成违约,但在2016年3月21日南京雨润已经兑付了其中的2.2亿元,以及所有累算利息3225万元。2016年3月31日南京雨润又将剩余的2.8亿元全额兑付。第二次债务危机也有惊无险地得以遏制住。
之后,雨润的财务进一步恶化,很显然病症已经深入骨髓了。距上一次危机结束还没两个月,新一轮危机又爆发了。雨润于2016年5月9日发布公告称,南京雨润在按时兑付2016年5月13日到期、本金总额10亿元的中期票据到期本息存在不确定性。
而这一次发生的债务违约危机,是距离上次危机时间间隔最短的一次。
事实上,雨润债务危机爆发的周期越来越短,规模也越来越大。实际上,债务危机每爆发一次,距崩盘就会更近一步。
事实上,债务危机的背后,是雨润业绩的“断崖式”下滑。回顾2011年至2014年雨润的营业额分别为323.15亿港元、267.82亿港元、214.40亿港元、191.58亿港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