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转型的富士康靠自己海量的资金,通过收购电商行业内一定实力和潜力的公司,让其独立运营,不啻为一个可行的路径。
对一个人一个企业,想成功转型,都是一件不易之事,尤其对于像富士康科技集团(以下简称富士康)这类有着强大代工基因的公司来说,更是如此。
虽然在转型路上屡屡受挫,但是富士康仍旧屡败屡战。这不,富士康又有新动作了。2016年9月8日,富士康旗下子公司鸿准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向滴滴出行投资1.199亿美元,约合8亿元人民币,将持有滴滴出行0.355%的股份。针对此次投资滴滴来说,富士康肯定不只是一种财务投资,而是一种战略投资,很显然,投资的领域恰好符合其近两年来企业转型调整的方向。
继苹果之后,富士康成为第二家对滴滴出行进行投资的知名产业公司。富士康怎么会把互联网出行作为投资方向呢?又有怎么样的盘算呢?将来转型成功的几率会高吗?
何以联姻滴滴
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约车巨头,滴滴已经拥有了豪华的“投资方俱乐部”,其中就包括富士康的老主顾苹果。此外,滴滴的投资方包括金沙江创投、腾讯、中信产业基金、淡马锡、DST、软银集团、老虎环球基金、中投、中国平安、阿里巴巴等众多的行业巨头。
与众多的商界巨头一样,富士康跻身其中,也是看重互联网汽车产业,试图在互联网汽车领域有一番大作为。“不可否认的是,未来滴滴拓展出行产业的一个重要途径是进军互联网汽车,而富士康可以在互联网代加工上,与滴滴有一个深度的合作。”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虽然之前富士康在转型上,多次尝试创立自有品牌,自有渠道,但是一直都没成功,但这并不影响郭台铭继续带领富士康进行大胆的转型尝试。而富士康投资滴滴,可以视为大规模进军互联网汽车行业的“号角”。
如今,在互联网汽车、智能汽车领域,乐视、百度、阿里巴巴等巨头,大都把它作为发展方向之一。而滴滴作为中国移动出行领域的最大玩家,没有理由不去做互联网汽车。
虽然富士康是苹果的主要代工厂,但实际上在汽车制造行业,其也拿到了不少订单,因为富士康在汽车的零配件技术研发上,尤其是电池、电机技术上,有自己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据了解,特斯拉有106个零部件是由富士康代工,涵盖了模具、线束、电池等产品线。
其实,富士康早已显现对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兴趣。早在2005年富士康收购台湾安泰电业后,就正式进入汽车制造领域。目前,富士康主要涉及汽车电子及新能源汽车两大板块,分别由安泰电业及锂科科技两家公司主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