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刘强东铁腕控局,京东能否实现“第四极”突围?)
上午9点半,记者走进刘强东那间超过200平米的办公室,和过去十年的每一个早晨一样,刘强东已经开完早会了。
此时,距离天安门广场25公里的北京市亦庄经海路刚刚迎来了一天中第一个汹涌的人潮。经海路地铁站几十米之外,充满金属质感的京东集团总部大楼显得格外孤独,此地远离中心城区,周围没有任何建筑物比它的身躯更庞大。清晨第一缕阳光下,上万人穿过北京城区,鱼贯而入。
“我就住在公司。”刘强东说。创业18年,刘强东习惯了以身作则:“所有人都可以迟到早退,唯独你不行,永远不行。你如果下午1点钟上班的话,兄弟们肯定是下午三四点才上班。”临近电商人又爱又恨的“双十一”,他直言,忙得已经不再吃清水煮白菜的“减肥餐”,恢复了正常饮食。
新婚一年,为人夫亦为人父的刘强东,工作狂本色丝毫未改。京东商城前CEO沈皓瑜调岗之后,商城的10位主要高管都向他汇报,集团总共18位高管向他汇报,而2014年上市之前,他直接管的只有8个人而已。当记者问他:“是不是想赶快再找一个新的商城CEO?”他立刻回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不会。”
难以回避的是,京东在很长一个时期内都是公认的仅次于BAT的小巨头,已上市的科技公司里,市值超过京东的只有BAT。高处不胜寒,刘强东面对着来自各方的压力和质疑,比如股价,比如盈利,比如高管离职。
2016年6月,就在京东亦庄总部灯火彻夜长明、各个条线的员工熬夜加班准备京东店庆“6.18”之时,京东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却接近冰点。“6.18”的前一天,京东股价勉强守住20美元/股,报收于20.13美元/股,比起2015年6月份京东创下的38美元/股历史高位(京东市值最高时超过500亿美元),股价几近“腰斩”。
主要投资亚太证券市场的新加坡毕盛资管(APS Asset Management)高级分析师Sid Choraria,在职业投资者社交网站SumZero上,针对京东发表了一篇长达50页的分析文章,称其股价被“极度高估”(wildly overpriced)。京东赖以起家的自营电商的商业模式、京东股权投资的表现、管理团队任期……公司的方方面面都遭到了华尔街的质疑。国内的媒体很快闻风而动,大量文章质问:“京东什么时候盈利?”
“这不是今年的事情,七八年以来一直如此,典型的皇帝不急太监急,我也搞不懂为什么。外界的舆论,我从来没有感受到压力。”刘强东对《中国企业家》所说的这番话,如同多年以来面对“京东资金链断了”、“京东账上没钱要跑路了”等等传闻时的回答一模一样。
“我们的现金流一直很健康,每年的现金流都是正的。作为正常运营的企业来讲,现金流比净利润重要得多,有净利润的企业有可能会死掉倒闭,但有现金流的企业不会死。”刘强东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