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企政风采企政风采

小米海外故事:梦想与现实

  欧洲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是340米,那里大部分地貌都是平原,是全球地势最低的大洲。但对立志国际化的小米来说,它是一块必须拿下的高地。

  分析机构Canalys的数据显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高速增长态势已经结束,2017年中国智能手机年出货量第一次出现下跌的情况,其中四季度同比大跌14%。糟糕的是这个跌势仍在持续,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前三个月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8187万部,同比跌幅达到了26.1%。

  信号已经非常明显,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正在接近饱和,各家TOP厂商都需要新的增长点来保销量。它们不约而同选择了出海,希望用海外市场的增量来弥补国内市场可能出现的损失,小米是其中表态最积极的一家。

  小米向港交所提供的招股书中,将海外业务作为小米未来的三大增长点之一。小米在此前发布的CDR招股书中也声称,此次募集资金的40%将用于全球业务扩张。7月8日,小米上市的前一天,雷军在公开信中也再次强调了小米通往更广阔发展空间的三条路径,国际化是其中之一。“国际市场广阔天空大有可为。一季度小米的国际业务在全部收入中的占比已经达到36%。要进一步推进国际化,尽早实现国际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一半以上。”雷军说。

  对雷军来说,小米用八年的时间,改变了中国智能手机行业格局和历史,也缔造了一个资本界传奇。在海外市场,小米交出了一份有亮点的成绩单,但仍有不少遗憾。上市后的小米能否将国际化的野心变成现实?

  小米靠红米,红米靠印度

  印度或许是小米国际化进程中最有代表性的市场了。

  印度作为世界第二大人口国家,是几乎所有中国厂商都想拿下的市场。小米招股书显示,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小米总收入中分别有6.1%、13.4%及28%来自中国大陆之外的销售,其中印度占据了最主要的海外市场份额。

  但小米起初在印度的发展并不顺利。2014年底,小米进入印度,第二年就遭遇爱立信的专利诉讼,导致采用联发科芯片的低端机型被禁售,小米在印度的销量陷入停滞。同一年它开始在印度建厂本地制造手机。2016年小米印度开始复苏,那时印度也成为了小米的避风港,在国内市场全线溃败的时候,海外业务回暖让小米的故事不至于破灭,并最终熬到了国内市场翻盘。

  小米印度的反弹遇到了完美的时间差,竞品OPPO和vivo刚进行了一轮经销商调整,渠道还没有梳理完;而华为出于品牌定位的考虑,那时还没进入印度市场。“实际上他们(华为)认为印度市场产品比较低端,不符合华为的高端形象,就没有进,后来进也是用的荣耀(品牌)。”OPPO海外业务部门一位员工告诉《中国企业家》。在他看来,华为国际化做得最好,但不进印度相当于把这块巨大的市场拱手让给了小米。

热门新闻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国影响力品牌企业评选高峰论坛组委会 版权所有,Rights Received.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邮箱:zhgyxlpp@126.com
您是第 532779 个访问者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