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以标准化快餐模式起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消费者逐渐放弃对快餐模式的追捧,星巴克的旧有模式也存在未来被消费者抛弃的可能。
星巴克总是一个不缺话题的品牌。
近日,美国有媒体报道,因冷饮中冰块太多,一芝加哥女子将星巴克告上法庭,索赔500万美元。这一新闻引起业界对星巴克的关注,而此前星巴克中国市场定价高受到广泛质疑。
一杯饮料中多些块冰而被索赔巨款,这对中国消费者而言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1月份,星巴克全球总裁来华表示将加大在华业务,每年将在中国开出500家新的门店。
上海咖啡协会秘书长王振东认为,星巴克培育了中国消费者进店消费咖啡的习惯,也培育了中国的咖啡文化。但星巴克以标准化快餐模式起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消费者逐渐放弃对快餐模式的追捧,星巴克的旧有模式也存在未来被消费者抛弃的可能。
加速中国投资
根据星巴克2015年财报,2015年全年营收近192亿美元,净利27.59亿美元。包括中国的亚太地区营业收入从11.3亿美元上涨至23.96亿美元,占星巴克总收入的比重也从6.9%上涨至12.5%。除了美国本土以外,包括亚太地区已经成为了星巴克的第二大市场,而2013年,中国及亚太地区营收额不过9.17亿美元。
截至2016年1月底,星巴克已经在中国开设了超过2000家门店。面对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星巴克表示将加快中国门店的开张速度。
星巴克中国公关负责人高笑楠表示,从1999年进入中国,到2015年初,门店数不过1500家,之前发展是相对谨慎的。但将来会加快发展速度。未来5年,星巴克计划加大在中国地区投资,其每年在华新增门店数量将达到500家,预计2020年前星巴克在华门店总数量达到3400家。
根据星巴克中国方面提供的数据,2015财年净增444家新店,为近三年来最高。而在全球市场,星巴克每年净增门店不过1500家左右。2016年1月底,在中国门店已经达到2000家。星巴克在全球各地的门店在2.3万家,中国占了总数的10%左右。星巴克201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中国区新增门店数达到150家。
不过也有媒体质疑星巴克的速度。在2007年之前,星巴克的基调也是扩张,但在经济不景气大环境下的2008年,星巴克全球宣布关闭600家店面,并进入多元化收缩,剥离唱片等非主营业务。2009年1月,星巴克再次刹车,宣布再关闭900家店。
星巴克将其在中国快速发展归结于独特的文化。高笑楠告诉记者:“星巴克是家和工作之外的第三场所,中国消费者也把星巴克作为社交场所,以其高端定位获得忠实客户。”
对于星巴克在中国发展迅速的原因,业内专家表示星巴较高的定价保证其较高的利润,从而有能力在中国开出较多的门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