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牛陷入品牌授权的漩涡之中时,与此同时,原版泰国维生素功能饮料卡拉宝却大张旗鼓的进入中国市场,他们似乎卯足了一股劲,来势汹汹,乘虚而入,要占得一席之地。
红牛陷入授权纷争,选择这个时机进入中国市场无疑是正确的,未来中国维生素功能饮料市场千亿市场规模,无疑具有非常广阔的空间、市场前景以及想象力。
不过,光有想象力和市场前景还是远远不够的,就目前卡拉宝的高空和地面的狂轰滥炸,未必就能打开市场的缺口。互联网时代,已经不仅仅是营销力决定胜负了。除了营销力之外,还需要有品牌力的拉动、人群和市场的引爆,而后者更为关键。
传统打法和互联网玩法
很多快消品的同仁基本都不太看好卡拉宝的这种高举高打的玩法,也有人下了结论:跟红牛一样,没谁能做起来!理由是,跟红牛差不多的定位和价格,都卖罐装维生素功能饮料,几乎就被判了死刑。
你要说,东鹏特饮?东鹏特饮是靠PET瓶和聚焦二三线市场成功的。走的是差异化的一条路。
也有人说卡拉宝的名字不好,听不懂,没有饮料的那种联想和属性。你说有没有一点道理呢,也有,不过,东鹏特饮有什么饮料属性吗?名字好吗,也未必啊。名字当然重要,如果就因为一个名字就好卖的话,那也就成了一个定位成就了王老吉一样的笑话。还有说包装不好看的等等。
没有做起来的品牌,这些都是问题,做起来了,就都不是。
以上说的都是细枝末节,无关痛痒的部分。从营销专业角度来看, 问题出在系统打法太传统,可以换一种思路和打法,可能效果更好,效率更高。
这一种打法就是互联网精准营销。
几年前,就有人警告我说,O2O不适合快消品,快消品还是渠道和终端取胜的,毕竟,没人会去网上买瓶水,买罐饮料,等着送货来再喝。其实,这就是狭隘的理解互联网和互联网购物行为了。渴了喝水,逛街、外出等场景喝水和饮料是一种场景的需求,而在家、上班、宅,也是一种场景,难道不用喝水,喝饮料,举个例子,啤酒可以在餐馆喝,也可以从超市买回家再喝••••••场景之下什么产品都可能是刚需,没有建立场景,可能连需求都没有。
怎样才能与众不同
都说产品是基础,用户第一。这个产品无论口感还是口味,个人觉得比红牛要好,没有红牛的香精味重,大口喝也不会腻。果味对年轻人来说,也更容易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