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绘满五彩小鸟的深蓝铁盒,揭开锡纸,用食指蘸一撮儿乳白色凝脂在脸颊涂抹开来……”这是经典国产护肤品牌百雀羚,给很多80、90后的童年记忆。
岁月更迭,如今86岁的百雀羚,依旧保持活力,成绩斐然——不仅凭借2016财年单品零售138亿元跃升销售额最大国产护肤品牌,而且创造了1.45亿单日销售最高纪录,蝉联2016年天猫“双11”美妆类销量第一。
欧睿咨询数据显示:百雀羚市场份额已从2010年0.2%上升至2015年3.2%,仅次于玫琳凯、欧莱雅、玉兰油三大外资品牌,位居行业第四。
更难得的是,百雀羚不沉醉于“经典国货”的品牌资历,近年来频繁与年轻人“互动”实现品类拓新。更通过电商和数字化传播手段重塑形象,拉近与新生代消费群的距离。
从记忆中的国民冷霜,到如今国产护肤第一品牌,百雀羚经历了什么?又是如何在外资围剿的中国日化市场杀出一条血路的?
围绕年轻人需求的品类拓新
“百雀羚”家喻户晓,但取得以上成绩,却耕耘了17年。
1931年,创始人顾植民创立富贝康化妆品有限公司,推出“百雀羚”品牌。最初只生产花露水、胭脂、香粉。1940年推出百雀羚冷霜,这款冷霜凭借极强的滋润性和浓郁的香气,备受那时上海滩名媛青睐,百雀羚由此声名大噪。
直至2000年,几经易手的百雀羚,终转制为全资民营公司。推出凡士林、甘油一号等基于冷霜的改良型产品。而当时,欧莱雅、玉兰油等知名外资品牌已在国内热销,一度挤压本土品牌。百雀羚曾經充当外资日化进入中国市场的独家合作商,自身却无法在大牌林立的日化市场立足。
“外资品牌的进入,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教育市场的作用,新一代消费者对化妆品需求已不满足于一罐面霜,他们需要洁面、水乳保湿、防晒等多重护理产品……当时我们也焦虑,明知前途一片光明却找不到路。”百雀羚电商总监艾世华向《中外管理》回忆当年的窘境,“百雀羚需要新的东西,但品牌历史也绝对不能丢!”
2004年,百雀羚立志改变,先做了一场全国性调研,调查百雀羚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却收到了“品质很好、形象太土”的反馈信息。这总算让百雀羚管理层松了口气。他们认为,信赖百雀羚品质,说明品牌与消费者情感纽带还在,这是品牌重生的前提。接下来要做的是开拓新市场,撕掉“老化”标签。
“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研发新品。由于消费者十几年前就接受了‘水乳霜概念,‘天然配方产品理念随之流行。而百雀羚最初原材料恰取自《本草纲目》植物成分,与‘天然配方需求吻合。”艾世华说,这点醒了我们:“何不把原本优势再拿出来说事?”于是,百雀羚升级版产品定位被表述为:“为年轻女性做草本类天然配方护肤品,功能专注于保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