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春秋战国时期民营作坊的兴起到辛亥革命封建专制结束,中国没有出现过像欧美西方国家那样传承几百年不倒的家族企业。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创办的、超过300万家面临交接班的民营企业当中,能在家族中找到合格的接班人的不足5%。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在彼岸的日本,传承了100年以上的家族企业却有20000多家,200年以上的有3000多家,1000年以上的有7家。其中京都是全日本百年企业数量最多的地区。如何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日本京都的家业传承,也许能带来有益的启示。
本期专题策划特别从学者窦少杰、程良越、河口充勇、桑木小惠子合著的《百年传承的秘密》一书中遴选了若干经典案例,以飨读者。
百年企业的DNA
对于家族企业来说,经营企业和经营企业家族是相辅相成的。那些传承百年的企业领导者们,通过将自己企业优秀的价值观和管理原则,自觉地同企业家族的使命系统很好的结合成一个整体,确保了两者的平衡和高度融合。正是这种平衡和融合,培育了企业和企业家族的多种能力。百年企业的领导人在努力改造企业文化环境的同时,更加注重改善家族内部的文化环境,使企业和企业家族变得更加融洽和灵活。这种“家”一样的亲和力,在家族企业中形成了多元文化有机结合的基础,从而有力地保证了企业的创新和执行。
家族愿景规划
一切成功换代的驱动力都来自对未来的愿景。这种愿景激励着家族成员投身规划未来的艰苦工作中,去做任何需要做的事情,以保持家族的团结和实现家族的目标。这种愿景就是家族企业的共同梦想。
共同梦想决定了接班旅途中的每一次抉择,从公司的战略计划,到未来领导人的选择,再到下一代会采用的领导权力结构的类型。
日本的家族企业的“愿景”与整个日本文化一样有着极其神圣的内涵。日本最早的血缘集团称为“氏姓集团”,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但集团内的每个人不一定都有血缘关系,他们的结合更在于从事相同的职业,冠有相同的姓氏,集体地服务于朝廷。他们初始意义上的“家”虽然也是从血缘氏族中分化出来,并以血缘为纽带,但它从一开始就是在天皇为代表的国家权力的催生下产生,成为以冠位、官职的运营为其主要功能的“公”的机构。由此“家业”就成了天皇所授之“业”。天皇又被视作“现人神”,所以“家业”也就由此被神化。这种被神化的“家业”又与日本早期的神道和佛教相结合,“家业”、“家产”之个人身外之物的理念更为神圣化。因此,个人只不过是受自然和社会之“信托”,以治理和管理家业与家产。当“家”成了“业”的永续载体时,这个“家”也就更神圣,它不可分割、不容断绝,它的传承、延续就必然超越血缘。这就是日本人“家”和“家业”最本质的理念和最深刻的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