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文一:危机感与恐惧感的血液,在华为身体里汩汩流淌。作为华为的舵手,年逾古稀的任正非认为,如果掉以轻心,华为内省式的忧患意识,难免就会被业绩冲淡。
抽文二:利剑悬头的危机感,化成了华为团队强大的执行力,铸造华为“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护”的精神基石。
抽文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不断更换血液,才能激活组织。“在当前行业数字化及网络转型的时机,我们从研发集结了2000名高级专家及干部,奔赴战场,与几万名熟悉场景的前线将士,结合在一起,形成一股铁流,”任正非激励出征将士,“在机会窗开启的时间,扑上去,撕开它。”
饥饿的华为,从优秀迈向卓越
1987年,不惑之年的任正非白手起家,筹集两万元在深圳创办华为,最初发工资靠打借条。华为生不逢时,干的又是科技行业,在通信设备领域,放眼望去家门口被爱立信、诺基亚、朗讯、西门子、北电网络等西方百年巨头虎踞龙盘,华为只能跑到海外条件恶劣、战火弥漫的市场抢订单。在华为的印象中,这些西方设备巨头就像一座座大山一样,将华为压得喘不过气来,无边地绝望。
即便世纪初,华为无线试图往欧洲市场突破时,这个GSM、3G技术的发源地,也不给华为半点机会,将大门对华为关闭。当时有一篇报道说,华为进军欧洲,就像山本五十六轰炸珍珠港一样,必将自取灭亡。那时的艰辛,只有老一辈华为人知晓——华为市场人员就像孤魂野鬼一般,长期飘荡在外,几年才能拿下一笔订单。据他们回忆,每拿下一个客户,通常会号啕大哭,因为太不容易了。华为意识到,唯有在技术和创新上全面超过它们,才能真正赢得尊重、赢得市场。
为了建立技术优势,在研发投入上华为不惜成本,将每年10%以上的营收用于研发,近年增加到15%。过去10年(截至2015年),华为研发投入共达2400亿元。今天,华为已成为通信设备领域的领头羊,而那些它曾经高山仰止的百年巨头,有些已淹埋于尘埃中,即便活下来的,大部分都在走下坡路,唯有华为一路高歌。2016年,在全球电信设备市场颓势的大环境下,华为逆势高速增长,预计全年营收突破5500亿元,增幅40%以上。
但,华为并没有因现有成绩而放慢脚步,危机感与恐惧感的血液,在华为身体里汩汩流淌。作为华为的舵手,年逾古稀的任正非认为,如果掉以轻心,华为内省式的忧患意识,难免就会被业绩冲淡。日前,任正非在华为内部发表讲话,不忘提醒管理层,“金融危机可能即将到来,要系好安全带,防止剧烈颠簸。要多穿棉衣,准备过冬。”而在今年早些时候,他亲手组建了华为预备队,着手革除组织中的惰性,迈出“象牙塔”,用新思路去寻找战略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