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电商经济电商

“消失”的春兰空调

  作为格力电器的核心人物,董明珠在两会期间成为了媒体的焦点,相比之下,同样参加两会,曾经被格力视为“偶像”,早在1997年就开始多元化之路,进军动力电池等领域的春兰集团掌门人陶建幸,却鲜有人关注。

  不过,陶建幸和他的春兰集团,却是中国企业发展浪潮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案例,从市场占有率高达30%的空调霸主,到年营业收入仅剩亿元左右,盛极而衰背后的故事,令人唏嘘。

  昔日春兰:空调霸主、格力偶像

  时间回到22年前,那时的中国,美的还未“一晚低至一度电”,格力也没有“掌握核心科技”。那时,率先称霸中国空调市场的,叫做春兰。

  1985年的春兰,叫做“泰州冷气厂”,是一个濒临破产的国有小企业;1989年,曾是一名普通技术员的陶建幸临危受命担任厂长,次年即扭亏为盈;1989年,江苏春兰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成立,陶建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两年后,春兰集团开始建设当时国内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

  应该说,陶建幸的嗅觉是敏锐的,当时的中国,一方面,空调市场需求开始出现并迅速成长;另一方面,外资空调企业尚未进入我国,本土企业同样屈指可数。

  而抓住了机遇的春兰也获得了丰厚的回报,1994年,春兰空调业务实现销售额53亿元人民币,实现净利润6亿元人民币,并且1994年4月25日,由春兰制冷设备、春兰特种空调、春兰销售三家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春兰股份成功登陆二级市场。相比之下,同年,格力空调的销售额仅为6亿元。

  IPO之后,春兰空调继续高歌猛进,1995年,被国家统计局授予“中国空调之王”称号,2003年,春兰空调产销量突破3000万台;2004年,春兰空调市场保有率继续第一;而陶建幸本人,也在2002年当选“十大经济年度人物”。

  彼时的春兰股份,一度成为领涨股市的“三驾马车”之一,据报道,格力电器创始人朱江洪曾公开表示:“当时春兰空调在国内市场如日中天,所以作为春兰的粉丝,格力一直在模仿春兰。”

  的确,格力的成长与春兰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例如对技术的“偏执”,“科技兴企,走向世界”是春兰的愿景,而“掌握核心科技”的格力,也早已深入人心。而除了技术外,当时的春兰与今天的格力一样,还对“多元化”充满了兴趣。

  转型扩张:初战告捷难敌造化弄人

  春兰的多元化之路始于1994年,那年春兰股份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资本运作能力获得极大提升,同年,春兰股份便与春兰集团一起杀进了摩托车领域,推出了“春兰虎’、“春兰豹’两个系列产品,并且在1997年上半年就实现了六万台的销量,销售收入近十个亿的靓丽成绩。

Copyright © 2015-2029, 中国影响力品牌企业评选高峰论坛组委会 版权所有,Rights Received.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邮箱:zhgyxlpp@126.com
您是第 532779 个访问者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