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小米又火了,但这样的火不一定是雷军想要的。
2016年,小米手机销量仅约4000万台,国内市场份额滑落至第五,降幅高达36%,被华为、OPPO、VIVO、苹果等一众品牌集体超越。而去年这个时候,小米还在与华为喋喋不休地争论“到底谁是国内手机销量第一”。
雷军日前公布了小米2017年目标——实现销售额超1000亿元,被讽刺为“放卫星”。而雷军依旧“雷语”不断:“华为的成功有小米的贡献”,“华为骨子里不具有互联网思维”,“不管你们认不认同,我就是要一条路干到黑”……
然而,和三年前人们异口同声地称赞不同,这一次,小米收获的更多是质疑。
但必须说,小米对中国企业乃至中国社会做出了贡献,小米的最大贡献,在于它为中国发起了一场“互联网思维”启蒙运动,启蒙国人学会用互联网的思维与视角,看待、认知、经营企业。雷军提出的“极致”产品理念,亦对中国制造起到推升作用,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企业走的都是“机海”战术,全面撒网,只要产品款式多,“总有一款适合你”。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可以说,小米的荣辱乃至生死,均系于互联一网。
但是,擅长互联网的雷军,已有迷于互联网之虞。他说,“我拥有最强大的武器就是互联网思维”,显然夸大了互联网的价值。事实证明,这也是以“互联网”自诩的公司的通病。
互联网之于硬件,好比神经之于人体,神经固然重要,但不能替代人体本身。因此,互联网与硬件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客体与主体的关系。2016年,声浪较高的互联网公司纷纷遭遇麻烦绝非偶然,无底线夸大客体价值,会让互联网公司陷入迷途。
廉价路线不会成就品牌
为什么2016年小米突然慢下来了?雷军的解释是小米不可能一直快下去。但问题是,为什么不是发生在202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之后而是今天?
企业的快与慢不是无缘无故的。而且必须看到,慢下来并非小米主动调整的结果,而是市场强加给了小米一个“慢”的结果。
显然,小米自身出了问题。
但是,雷军不这样认为,他在2016年11月明确表示,“失败者才需要反思,我不需要”。没想到,短短几年间才崛起的小米居然傲慢到拒绝反省,很多关心小米的人表示失望:这不是一个理性的态度。
还有,雷军说所有人都劝他将小米产品卖贵,他感到很孤独。
不知道雷军是否思考过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所有人都劝你将手机卖贵?他们的出发点是什么?第二,为什么小米手机卖不贵?原因是什么?
海量的事实证明,廉价路线难以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难以赢得人们对品牌的尊重。事实上,小米手机并非不想卖贵,而是卖不贵。一直以来的低价策略,已经培养了公众“小米就是廉价产品”的认知,一旦公众形成这一认知,你想卖贵都不可能。高价向低价走易,低价向高价冲难,好比水往低处流易,往高处流难,是一个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