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电商经济电商

小茶,大生意

  1992年出生的创始人聂云宸,在5年时间内将这家最初发端于二三线城市的茶饮店,打造成茶饮店中的“网红”。从华南到华东,单店日销4000杯,其背后究竟有何奥秘?

  2012年创办喜茶时,聂云宸只有21岁,很难想象这是一个“90后”会想到去做的事情,毕竟茶的生意看起来传统又复杂,况且这是一个好久都没有被资本找到突破口的古老行业。

  虽然中国的传统茶在过去10年产量翻倍,但仍长期处于“七万茶企不敌一家立顿”的局面。相较而言,从2012年开始,星巴克在中国的“圈地运动”加速,使其在2013年~2015年间新添了1100多家门店,让中国茶行业更为尴尬。

  聂云宸的特点就在于,他切入茶生意的方式,一点都不传统。令人意外的是,聂云宸此前不懂茶,可以说是硬生生“杀”入这个市场的。在此之前,他一直在创业,从开手机连锁店的尝试中,得到了一个教训:依赖销售源和缺乏自身品牌是硬伤。

  聂云宸把关键问题归结为自有产品的缺失,因此“做自己的产品”成了他下一步的明确计划。由于可用资金很少,他决定选择门槛不高的行业切入。“茶饮有一大特点,它可大可小,往大做可以把中国年轻茶饮做起来,往小做可以从一个小档口做起。”

  在确定方向之后,聂云宸和创始团队投入了十几万开始自己的再次创业。他花了一年时间调试产品,直到有一天觉得做出了大家喜欢的味道。但是开店后,生意却很差,每天的营业额只有几十块钱。当时并没有任何钱去做营销推广,他能做的只有每天去微博搜评价,尤其是差评,从中了解顾客喜好,不断修改配方。

  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半年,小店外开始排队了,这更坚定了聂云宸坚持产品的决心。

  现在回想起来,从江门这样的小城市起步,恰好为喜茶接受最严酷的消费者考验提供了绝佳机会。在没有互联网概念,人口缺乏流动性的小城市,口味是否受欢迎,市场会立即给出最直观的打分。

  从30平米到100平米

  尽管从小店起步,聂云宸却有着清晰的商业逻辑。

  起初,他考虑的是店面坪效(销售业绩/店铺面积),即用最少的员工、最小的面积来做出不错的营业额,所以喜茶初期都以小店形式扩张。

  但他也注意到,下雨天或大热天,30平米的店面会带来明显的不舒适感。由此他意识到,喜茶的产品不仅仅是一杯茶饮,环境和体验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小店没有任何品牌文化可言。

  坚持“一切以产品和顾客为核心”的喜茶,从2014年中山小榄的店开始,将店面扩大到100多平米,效果立刻显现,新店的营业额超过了之前所有门店。

Copyright © 2015-2029, 中国影响力品牌企业评选高峰论坛组委会 版权所有,Rights Received.
本站不良内容举报邮箱:zhgyxlpp@126.com
您是第 532779 个访问者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