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裕泰以14.73亿元夺得榜首。
排名出自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最新公布的一份《2017中国茶叶企业产品品牌价值评估成果》。成果的算法依据是“品牌价值=品牌收益×品牌强度乘数×品牌忠诚度因子”,结果吴裕泰成了本次评估中品牌价值最高且也是唯一超过10亿元的品牌。
如果抛开数据和一级指标这些抽象概念,只用一句话解释吴裕泰为何遥遥领先的原因,答案很可能是:这一切与老字号“无关”。
把指针拨回到1997年,吴裕泰还是北京市东城区政府所设公司的一家下属单位。和其它老字号一样,它历史悠久——企业史就是一卷文化史;拥有忠诚的消费群体——逢年过节甚至有从天津蓟县赶来的老主顾。此时,它刚从漫长的岁月长河中走出——从个体经营(股份制管理)转为公私合营,再由公私合营转为国有企业——茶庄间的联系被迫切断,保留下来的只有一处80平方米的茶庄以及一间60平方米的茶社。摆在眼前的问题是,如何应对全新的市场竞争。
吴裕泰首先需要恢复到创建之初的状态——在品牌创始人吴锡卿过世之后,继承了家产的五个儿子组建了一个股份制管理机构“礼智信兄弟公司”,经营吴裕泰茶叶——这是最早的茶业连锁尝试,吴裕泰先后在北京和天津两地开设了11家茶庄——即所谓的“分号”。
1999年,时任吴裕泰经理的孙丹威利用吴裕泰连锁经营的理念和传统定位,开始了连锁经营的尝试,并于京郊开出了行业中第一个分店。2001年,当整个茶行业对信息化还处于懵懂阶段时,吴裕泰与联想合作实现了信息化管理。通过信息化管理,吴裕泰能完成对各个连锁店的进、销、调、存等数据的分析,并对各个营销环节实现有效控制。
吴裕泰实行对加盟商的完全配货,包括包装附料。也就是说,加盟商需要什么货,是吴裕泰根据信息系统中的销售数据得出来的,加盟商自己没有采购权。此外,吴裕泰还利用监控录相、秘密顾客、定期查店、分片管理、不定期抽样等手段。为防止顾客买到陈货,吴裕泰允许顾客一个星期内退换。
在此期间,吴裕泰成了京城知名的中华老字号。然而在当时,国内老字号经营普遍艰难。2000年前后登记在册的200多家京城老字号企业中,效益好的约占20%,一般的占30%,差的占40%,难以为继的占10%。彼时,著名老字号企业“王麻子”剪刀就因经营不善申请破产。
争论主要集中在改制上。有一种声音认为国企改革之后,还需要进一步的改制。当时的大背景是,现代企业制度即股权合理、权利制衡、法人治理、管理科学依然没有被很好地建立起来,企业创新发展的根本问题得不到解决。
|